【台綜形式拚出海5】玖壹壹通告費直逼商演價 節目斥資2,500萬挑戰影視寒冬

玖壹壹在《我的成長》的通告費幾乎等於商演價碼。(喜盟娛樂提供)
玖壹壹在《我的成長》的通告費幾乎等於商演價碼。(喜盟娛樂提供)

《我的成長》籌備加製作期約10個月,總製作費約2,500萬元,經費除了國發基金挹注,其餘由資深製作人王鈞與李慧蘭自掏腰包。

台灣綜藝常面臨經費不足問題,去年6月王鈞與李慧蘭共同創立喜盟娛樂,希望藉新創公司爭取國發基金支持,並在申請提案中以《我的成長》為主打內容。今年1月,喜盟娛樂順利獲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逾1,000萬元,注入資金活水。

《我的成長》由李慧蘭擔任製作人,結合戲劇與訪談,以「大咖演大咖」為賣點,還原藝人的成長故事。李慧蘭解釋,由於有棚內訪談又有外景拍攝,且每集來賓與故事不同,不像連續劇可重複使用場景,增加人力、美術、道具和服裝成本。另外非宣傳期的大咖藝人通告費不菲,「例如玖壹壹上節目的費用,幾乎等於商演價碼。」

網紅展榮(左)、木星(右後)在《我的成長》分別飾演楊銘威與方志友。(喜盟娛樂提供)
網紅展榮(左)、木星(右後)在《我的成長》分別飾演楊銘威與方志友。(喜盟娛樂提供)

李慧蘭透露,《我的成長》除授權民視、八大、LINE TV、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播出,舊金山華人電視台KTSF也確定購買版權。王鈞強調,雖然業界普遍認為目前遭遇影視寒冬,「但沒有好的內容跟創意,永遠都會是影視寒冬。」《我的成長》重視「真實」與「厚度」,目標是將節目形式(format)輸出海外,開啟更多合作機會,「製作公司可依據此概念重製,但核心想法源自我們。」

王鈞進一步表示,每位藝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會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祕密,或是有一些想感激的人,這些故事構成了節目的情感基礎。「《我的成長》是一個有溫度的IP。」製作團隊不僅希望把節目做好,更期待將這個IP推廣到其他市場。

更多鏡週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