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大漲不怕上錯車 2招算出股票合理價

台股不畏疫情驚驚漲,1年之內陸續衝破「萬2」到「萬6」關卡,不少股民想問,現在上車還來得及嗎?該如何算出股票合理價,找到對的進場時機呢?

經過去(2020)年驚天動地大震盪的1年之後,台股開年以來持續神勇進攻,在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領軍帶動之下,指數持續上攻1萬6千點新高價位,台積電也攻破600元整數關卡,投資人恍如隔世。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底定,不少股民半夢半醒之間,近1年的台股大盤指數一度從1萬2千點急速下殺到了8千5百點,之後又出現大翻轉,指數不但回到先前高檔位置,還突破了12,682的歷史前高,之後甚至1萬3、1萬4、1萬5都輕騎過關,甚至還攻上了1萬6千點。這種市場領先反映樂觀前景與價位的狀況,讓多數人措手不及,究竟股市有沒有合理價位可循、如何計算?為什麼短短時間內價位可以波動如此之大?

台股漲幅近半來自台積電
選錯邊只能乾瞪眼

首先,要探討股市有沒有合理價位可循,答案是有的,只是這個價位並非一成不變,隨著總體經濟、產業景氣循環、個別公司接單狀況變動,反應整體經濟「展望」的股市櫥窗,多半會領先股市3至6個月以上的時間。

尤其是這些年以美國聯準會為首的各國央行,紛紛降息、撒錢「救市」,長期的低利率讓游資浪潮不退,滿溢的資金自然會找上各類投資工具進駐。因此,在資金流竄的過程當中,除了基本面展望等考量之外,法人機構、專業投資人的主動選股策略以及評價的功力,也在此分出高下。

其次,不少股民的問題是,「為什麼股市漲那麼多,我明明有參與,卻沒有相同的漲幅表現?」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在約莫半年前的專欄當中提到護國神山台積電一例,同樣的道理至今仍然適用。

2020年7月台股一波大漲,主要就是台積電從6月底的313元起漲,短短不到1個月就大漲近5成,來到466.5元價位,這座神山的市值也從8兆元一舉躍升到了12兆元。同期間大盤指數市值從35.3兆元上升至39.6兆元,不過增加了4.3兆元,這也意味著,大盤創新高的主要因素就是台積電貢獻了該段時間指數漲幅的9成,其他股票只能乾瞪眼。

同樣的邏輯來到2021年,近期大盤日成交量放大到3千億、4千億元,資金明明放大,看起來就不只是台積電一座神山在漲,那麼實際上是如何呢?根據證交所的統計,今(2021)年1月8日大盤收盤價為15,463點、市值為47.12兆元,而到了1月13日大盤市值持續挺進48兆元,當天台積電突破600元大關、收盤價為605元,以台積電股本2593.04億元計算,當天市值已經來到15.69兆元。這也意味著,近半年來台股大盤市值增加了8兆多元,其中近半數還是護國神山台積電所貢獻,雖然不像半年前台股全看台積電一家臉色,然而,如果扣除台積電的漲幅不計,這段時間3,400點指數的漲幅,會有近半消失。

進一步來說,這波台股驚驚漲的原因,主要還是台積電的表現太強勢,並且開始帶動整體電子次族群的表現,加上少數非電族群的各別題材點火,但如同近期流行的新名詞「K型復甦」一般,電子表現強勢,非電子類股卻連1年前台股1萬2千點的相對位置都還沒突破,甚至有不少還在地板上爬行,類股表現差異甚大,也造成了許多股民因為選錯了邊站,只能眼巴巴看著指數漲,卻沒賺到錢。

合理股價推估法1
本益比估價法

了解近1年股市因為疫情大跌、又因無限寬鬆政策的資金潮帶來股市兇猛漲勢的脈絡之後,接下來就介紹市場最常使用的股票價位推估方法,讓讀者一探究竟。

一般最常見的評價方法首推本益比。本益比的白話定義就是,買股票的錢要花幾年可以回本。舉例來說,A股票每年每股可以賺1元,也就是EPS(每股盈餘)為1元,股價10元的話,如果今天買進這檔股票,以每年賺1元的速度累計,未來10年賺滿10元就回本了,這代表除了把10年前投入的本錢拿回來之外,還可以永續持有這檔股票。

投資人一定會納悶,如果是這樣,大家應該會一窩蜂買那些傳產、金融、低毛利率的電子股等低本益比的股票,而不會買護國神山台積電這類本益比20、30倍以上的股票,因為這樣回本的時間才會比較短。然而,實際上都是台積電這類高本益比的股票在帶領台股往上衝。

答案其實很簡單。市場對於台積電的未來展望是「往上看」,這代表台積電的業績、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EPS等,市場看好是朝樂觀方向發展,那麼過去1年賺1個股本的公司,現在1年已經可以賺到2個股本,代表買進股票的人,回本的時間可以縮短一半,如果獲利還繼續成長,回本的時間將會進一步縮短,所以股價自然驚驚漲。

投資人千萬要記住,本益比的定義簡單,但是要準確評估以及實際應用在市場操作,難度可是不小。投資人覺得現在明明某些股票本益比已經很高,為什麼還是驚驚漲?其實,會有這種錯覺是因為投資人是用過去的獲利來計算本益比,卻忽略了市場的聰明錢已經在為這家公司未來的獲利展望在布局,當一段時間過去後,投資人一旦發現這家公司的獲利已經跟上,那麼回首當初的「高」本益比,其實也不那麼高了。

因此,主動操作的投資人在使用本益比方法時,可以參考這家公司過去獲利的軌跡與本益比高低區間,再從產業、法人報告或是自行研究公司的營收獲利展望,加以綜合研判後,給予這家公司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的本益比高點與目標價,推估出合理的股票價位。

合理股價推估法2
以財務數字研判個股走勢

除了本益比估價法之外,主動型投資人在買賣股票的過程當中,一定會遭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外在總體經濟、產業不斷變化,市場也在激烈競爭,公司的營運狀況與展望當然也會跟著變動,這時該如何應對?

其實,這樣的狀況對於專業機構投資人來說也是一樣。投資人應該時常在財經報章媒體上看到,某某外資一口氣把一家公司的評等從「賣出」調升到「買進」,目標價更是動輒調升5成以上,甚至更高。

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其實就是法人研究機構在Call公司(致電或拜訪公司詢問業務概況)、參與公司法說會,或是從供應鏈等各種消息管道得到最新訊息,在整合其他市場、產業、競爭對手等資訊綜合判斷後,得出的重大轉折看法。

了解市場專業機構投資人也有相同的狀況後,一般投資人應該可以把這種變動狀況視為常態,既然選擇當一個主動型投資人,對於自己選擇的投資標的就必須花時間關注、研究。

針對每月公布的營收,必須觀察與上月、去年同期相比的變化狀況以及變動原因;至於每季公布的財務報告,更有全面性的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EPS等數字,可以藉由這些數字來推估公司營運狀況是否優於或劣於先前預期,再伺機進行動態調整。

舉例來說,某公司在法說會上對於當季進行財務預測,之後投資人便可觀察每月營收與財測達成率,判斷公司預測與實際表現孰優孰劣,而在頭2個月營收公布之後,便可與過往營收、財測達成率對照,評估整季財測營收達標可能性,甚至更進一步以近期營業費用等資訊,推算整季營業利益與EPS,提早一般股民推估公司當季營運,取得投資先機。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21年2月號《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