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華麗躍上A股,闖進中國資本市場賺到的不只是資金

台股加A股,是資本市場的新族群,台股英利、南僑在台灣上市後跨海西進,紛紛成功登上上交所主板和科創板,蔚為新現象。加上前一年的鴻海、臻鼎、上緯於兩岸雙掛牌,台股新勢力逐漸成型。2022年還有天鈺、力晶、巨大、京元電等十餘家上市公司,摩拳擦掌準備「加A」。

兩岸資本市場的「T+A」族群向來是個特殊的存在。但卻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上市公司採行在中國大陸A股上市「兩岸雙掛牌」的方式創造出獨特的優勢。

所謂的T+AT是台股上市的代稱A是指在中國上證A股或深證A股上市。「T+A模式」的第一例是台灣無塵室工程霸主亞翔於2016年以「亞翔集成」在中國A股成功掛牌。

這在當年可是台商在資本市場籌資的一大轉捩點。在此之前假使母公司在台灣上市而後來中國子公司計畫在中國上市的話台灣母公司為了子公司要在中國上市,必須被迫下市。

得以解套的關鍵,便在於台股上市櫃公司能夠克服重組投資架構的難題,並成功向中國證監會證明,兩岸母子公司之間不存在同業競爭。

台股公司華麗轉身,躍上A股,自此開啟了台商在中國上市的新主流路線。

凱博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上市項目總監梁祥賢便觀察到,2021年台灣上市櫃公司分拆A股IPO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傳統「無根台商」的A股IPO數量。(編按:此文中的無根台商,主要是指未在台上市櫃及經營業務之台商,所以沒有競業與獨立性等難關要解決。)

甚至展望2022年台商在中國上市的情況,也將是以「台股加A股」為主,包括天德鈺(台股為天鈺-鴻海S集團)、晶合集成(台股為力晶半導體)、柏承科技(台股為柏承)、信音電子(台股為信音)、隆揚電子(台股為鼎炫-KY)、聖暉集成(台股為聖暉)等,已處於申報階段。

還有未申報但有公告的,如鼎鎂新材(台股為巨大)、信邦同安(台股為信邦)、京隆科技(台股為京元電)、中峰化學(台股為材料-KY)、南寶高盛(台股為南寶)、百和織造(台股為百和興業、百和-KY)、恆美光電(台股為誠美光)、鮮活果汁(鮮活-KY)、昂寶科技(台股為敦南)等。

具有多年輔導客戶準備IPO經驗的梁祥賢指出,兩地雙掛牌對企業而言,不但是在營運所在地籌資,並可降低財務費用、提升品牌形象與拓展區域市場,還能以股權激勵人才與留才,進一步提升集團的兩岸實力,「達到投資人與員工的利益最大化。」

從上市環境的友善度看,2021年同樣是中國IPO的「大年」。在A股發行註冊制試點改革背景下,上交所有250家IPO,其中主板88家、科創板162家;深交所有233家,其中主板34家、創業板199家,滬深兩市合計共有483家首發上市。

再加上北交所含公開發行有41家,則中國2021年共有524家新股融資,合計募資超過5400億人民幣(約台幣2.36兆元)。梁祥賢判斷,展望2022年大陸將推動全面註冊制,對岸資本市場的後續發展可期。

工業富聯A股市值破兆元

台商在中國A股上市,始於2003年的國祥股份(A股代號600340),在上海主板掛牌歷經18年的發展,截至2021年11月29日的炬芯科技(A股代號688049)在上海科創板掛牌,共有42家台商控股的企業在大陸上市。而2021年最大的特色是5家掛牌台商控股的企業,就有3家是與台灣上市櫃公司有關。

其中,在上海主板掛牌的,是英利汽車(台股為英利-KY)與南僑食品(台股為南僑投控)。

在上海科創板掛牌的,是炬芯科技(台股瑞昱股東投資);另外,已通過發審會但未掛牌的有唯捷創芯(台股聯發科投資)、合富醫療(台股為合富-KY)。

截至2022年1月7日,台股加A股的公司中,工業富聯在 A股的市值最高,達到約2350億人民幣,突破台幣1兆元,令人咋舌。而工業富聯IPO後,拿了22億人民幣進行產業投資,借道中國資本市場為己所用。

工業富聯。工業富聯提供
工業富聯。工業富聯提供

「在A股上市後,將中國資本市場利用得最好的,可能是臻鼎-KY,A股叫鵬鼎控股,」梁祥賢分析,鵬鼎控股IPO拿了36億人民幣,其中28億已用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其餘的9億元,就放在銀行存款,壯大集團的資金實力,「這樣就不用再從台灣搬錢到大陸。」

而且鵬鼎控股IPO後,展開了核心技術業務人員287人的股票激勵計畫,對股東派發2020年度現金股利人民幣11.55億元分紅,並成立鵬鼎控股慈善基金會,堪稱「拿本地資源,在本地做事」。



值得注意的是聯發科,除了台股「加A」,還走上了參股陸企的路,包括投資的匯頂電子在2016年於上交所掛牌,當時股價連20根漲停,令聯發科大賺618倍。而聯發科投資的另一家中國IC設計公司、唯捷創芯,也在2021年剛剛「過會」(向中國證監會提出IPO申請,獲得通過),後續貢獻可期。

縱觀台股「加A」成了台商在中國上市的主角,梁祥賢認為,穿越疫情與貿易摩擦紛擾,還是要回歸到企業經營本質來看待。

「兩岸資本市場都各有其特點,」梁祥賢說,重點還是要各自努力提升企業價值,在地籌資的好處是可以改善資本結構、分拆不同主體,並聚焦各自業務。台股加A股新勢力,已為台廠創造出獨特的優勢。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台股開紅盤!開盤懶人包:8大重點掌握虎年行情
北京冬奧捕獲「數位人民幣」,全球虛擬貨幣前哨戰
想戰勝股市大怒神?快偷學巴菲特隱藏版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