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諜案 一石兩鳥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繼兩年前公開「台諜策反陸生」案件後,大陸官媒又密集公布李孟居、鄭宇欽、蔡金樹、施正屏4起案件。外界解讀認為,這是北京以強硬姿態回擊蔡英文的新版兩岸論述,也有的認為,大陸此舉不過是「大內宣」的政治需要。這兩種解讀都不準確,真正釋放的訊號,應從以下角度來看。

首先,大陸此舉是對蔡英文上任後,台灣不斷渲染兩岸「敵我關係」、頻繁製造「共諜案」的強勢回應。兩岸本就尚未結束敵對狀態,70年來雙方諜戰時有交鋒,但此次大陸官媒特意提及「台灣情治單位綠化」,「綠化」二字是大陸出手的關鍵所在。

據陸媒披露,大部分涉案人在馬政府時期甚至更早,就和台軍情機構有往來。相信大陸早就深知兩岸智庫交流背後的複雜性,為何大陸此時才「收網」?關鍵就在於上文的「綠化」二字。馬政府時期,兩岸敵對關係大為緩和,甚至有媒體傳出,雙方領導人會面後,兩岸曾「秘密換俘」的消息。

但2016年之後,陸方認定的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不復存在,特別是民進黨政府為了選戰考量、對內鬥爭需要,以及台美關係需求,不斷配合西方反中動作,自告奮勇地把台灣列為「中國銳實力滲透樣板」。除了以立法、司法、執法等形式查「共諜案」、抓「代理人」、打「反滲透」外,還在選前製造「王立強事件」,讓台灣內部恐中氛圍達到高潮。

在北京眼中,這些舉動的目的就是升高兩岸敵我關係,同時也提高台灣社會對大陸的恐懼和戒心。因此,大陸這才在2018年發起「雷霆行動」、2020年又發起「迅雷行動」,這些舉動和解放軍台海軍演一樣,都是對民進黨政府的強烈警告,是一種政治宣示。需留意到,大陸公開這些案件,並非藉機中止兩岸交流,出發點是更好地維護兩岸交流,避免被政治因素干擾。

其次,大陸此次公布案例不僅是對內的保防教育,而是對外展現出「涉台國安體系」的有效性和權威性。今年上半年《香港國安法》出爐、香港國安委、國安公署成立,標誌大陸「涉港國安體系」完成。當時就有輿論揣測,大陸下一步是否劍指台灣?是否會以修改《反分裂法》等類似法律手段?結果事實表明,大陸近期公布的案例,向外界傳達大陸自身的國安法律體系,本身就對台灣適用。

例如在鄭、蔡、施案中,官媒都透露3人曾將大陸公職人員轉介給台方軍情人員,有些還促成聯繫、見面,這是陸方發現線索的起點,也是將其入罪的依據。再如李案中,其偷拍武警當然可以視為罪證,但關鍵還是他參加「入聯組織」、攜帶文宣到香港遊行聲援,而這就和大陸2015年新版《國安法》中「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密切相關。

大陸既是要警告民進黨政府,說不如做,只有以實際行動化解兩岸敵意,兩岸關係才能改善,也是在提醒台灣社會分布廣泛的認同台獨、支持抗中的普通人、年輕人,要盡快醒悟過來,維護中國主權和統一也是「你們」的法定義務。

(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