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8產業出口損失84億

工商時報【記者劉靜瑀╱台北報導】 中韓FTA加快腳步,經濟部昨(10)指出,一旦南韓拿到包括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等產業之零關稅優惠,據估算,未來我工業產品出口金額約有2%-5.4%會被南韓產品取代,出口受損金額將高達美金84億元。 經濟部表示,距上次貨貿談判已相隔3個月,下次時間應在這2個月內舉行。另外,據了解,國貿局長張俊福近日正在大陸和對岸相關單位,就兩岸第六次經合會時間和地點,進行洽談。 眼見兩岸貨貿談判自今年4月後,毫無實質進展,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貨貿至少會比中韓FTA晚2-3個月,未來盼「寧可拿到比南韓更好的條件」為談判努力目標。不過,我方盼能在貨貿談判向陸方要求「再加碼」,在「Give and Take(有給有得)」的談判要價空間上,卻是「雙手空空,沒有東西跟人家換」,恐將成為比南韓條件加碼的困難點之一。 工業局表示,去年大陸自台灣進口工業產品1,563億美元,其中490億美元需課徵逾5%高額關稅,且又面臨南韓產品競爭,未來勢必受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偏光板、石化、紡織、玻璃等8產業,出口商機受損為31.6-84.2億美元。 工業局也說,日本初估,一旦中韓FTA生效後,日本產品遭韓貨取代金額約53億美金。不過,以日本工具機為例,除在大陸市占率高於台灣商品之外,也有明確市場區隔,高階日本工具機種較不易受衝擊,反而造成台韓相爭搶市。 杜紫軍坦言,服貿立法程序延宕,確已讓陸方在貨貿談判出現遲疑態度,不過,若我方想在後續談判取得比中韓FTA更好條件,全民皆須了解「談判過程是種交換」。他舉例,一群人參加聚餐,規定是要攜帶一道菜,在不能白吃白喝的狀況下,雖無法拿烤鴨這類大菜,但至少要拿點小菜去換,「不能期待全是要來的」,只能盡量把要交換的菜色做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