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髖磨損 機器人手術 兩周可游泳

右髖磨損 機器人手術 兩周可游泳

六十多歲的李先生,熱愛打高爾夫球,經常出國打球,但十多年來,寬部疼痛,走路一跛一跛,經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李先生右髖軟骨已磨損,但因害怕開刀,只肯先吃藥、打玻尿酸,多少減緩疼痛。直到四月到日本打球,卻坐著輪椅回台,才決定接受手術,醫師採用「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術後很快可以下床,生活自理,兩週後恢復游泳,半年後,也重新回到球場。

(張文祿報導)

四月初,李先生到東京打高爾夫球,隔天第十二洞一打出去,他聽到「啪」一聲,驚覺完蛋了,接著就坐輪椅,很辛苦地回到台灣。李先生說:「這五、六年來,其實腳愈來愈痛,下樓梯時也不敢直接踏下去,因為腳沒力,總希望旁邊有什麼東西可以扶助一下,非常不方便,心裡很沮喪,感覺人生太陽西下。所以,決定接受手術。」

台中長安醫院楊志鴻醫師表示,患者右髖已嚴重磨損、股骨頭有缺血性壞死,髖關節已無法負荷他一百二十公斤的重量,考量體重過重,建議選擇較精準的機器人手臂治療方式。不僅傷口小且疼痛少。

李先生說:「手術麻醉退了之後,他馬上可以下床,右髖傷口也不覺得疼痛。而且住院一個星期,生活都可以自理,出院兩個星期,他就去游泳池;術後才半年,已可重拾他最愛的高爾夫球生活。

楊志鴻醫師指出,「針對髖關節患者提供兩種手術方法,一種是傳統醫師用肉眼去判斷髖關節置放的位置,以及人工關節的角度等等。然而對於像李伯伯這樣體重比較重、比較肥胖的患者而言,通常容易產生較大誤差值,造成病患關節置放位置並不那麼理想,提早產生磨損或脫臼的現象發生。因此會建議患者透過機器人手臂,經由術前電腦斷層的定位,分析患部的角度和位置,術中使用電腦校準誤差,誤差小於一公厘,達到最理想的人工髖關節置放,且傷口小、復原快,提供患者最佳的治療方式,不過目前此項手術尚無健保給付,為自費手術。」

--------------------------------------------------------------------------------

.{EDITED:1}

.{ORIGINAL-TIME:11-13-17 1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