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還是湯圓?4個QA了解元宵節如何健康吃

元宵節吃元宵還是吃湯圓?

元宵節俗稱「小過年」,是農曆新年過後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古人把農曆1月稱為「元月」,夜晚則稱為「宵」,定在每年農曆1月15日,今(2023)年則在國曆2月5日。按傳統,會在當天來上一碗象徵「團圓、圓滿」寓意的元宵,「月圓人亦圓」。

根據國家文化記憶庫,元宵節食用元宵的習俗,最早可能源於宋代,不過當時被稱為「浮圓子」,後來才稱為元宵。而元宵節吃「元宵」,冬至吃「湯圓」,這兩個其實是不一樣的食物。

元宵和湯圓哪裡不一樣?

文化部曾針對元宵和湯圓進行解釋,最大差異在於「作法」不同,前者是搖製而成,後者則是搓出來的。

(圖/取自文化部)
(圖/取自文化部)

元宵是以餡料沾水,在竹篩中不停搖晃沾裹糯米粉,成圓球狀。因剛製成時較軟,會先冷藏讓元宵較堅實後,再取出簡單搖晃。口感較扎實,通常以較硬的甜餡為主,不過因手工製作,形狀較不規則。

傳統冬至所吃的湯圓,其實是以糯米粉與水混合,另染上紅色,並搓製而成的無餡紅白小湯圓為主;日後衍生的包餡湯圓,則會分別做好糯米粉糰及餡料,包製好搓成球狀。因相較元宵含水較多,口感會較軟黏Q彈。

4顆元宵熱量需爬整棟101才能消耗?

不過無論是市售之湯圓或元宵,都隱藏著高糖、高油脂的風險,且飽足感較低。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這兩樣高熱量的「紅燈食物」常以砂糖水為湯底,一不小心就容易攝取較多熱量及糖份。

國民健康署指出,以4顆甜元宵或5顆鹹湯圓為例,其熱量相當於一碗白飯。如體重60公斤者,需慢走15小時或爬2083階的樓梯,相當於整棟101大樓,才能消耗完熱量。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想品嚐元宵或湯圓要掌握「少量吃、替換吃、聰明吃」的技巧,就能夠讓在吃跟健康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吃元宵和湯圓,怎麼降低熱量?

元宵和湯圓皆來自於糯米生粉,記得細嚼慢嚥,並在攝取時減少其他澱粉,如白飯的份量,避免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國民健康署建議,1次以20顆小湯圓或2顆元宵攝取為限,大約是半碗飯的熱量。

另外在烹煮上也能多點巧思。像是無包餡小湯圓的湯底,以玫瑰茶、無糖綠茶或無糖豆漿取代濃糖水。湯底想多一點甜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師設計「核桃牛奶甜湯圓」,利用堅果與種子類香氣,及低脂乳品類的甜味,取代砂糖的高熱量。

吃湯圓同時增加膳食纖維?營養師還設計了「六福小湯圓」食譜,使用地瓜、南瓜、深綠色青菜、胡蘿蔔及黑白木耳等6種天然食材,透過攪打後不過濾的方式,加入糯米粉中揉成製成,並攝取到胡蘿蔔素、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鹹湯圓則可在湯頭加入大白菜、菇類、蘿蔔等蔬菜熬煮。

(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若不方便動手做,購買市售湯圓時,可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每份」、「本包裝含幾份」及「每100公克」等,嘗試換算並做油脂、糖分及熱量比較。在購買手工湯圓時,也可多注意製造場所的環境衛生情況,確保用餐的衛生安全。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北市抽驗年節食品 白木耳不合格率最高
元宵節「小過年」吃湯圓慶團圓 業者重現滾元宵古法
林內居民冬至搓傳統客家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