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農作物價格齊漲 菜籃族買不下去

莊瑞萌

為了反應原物料成本增加,南韓麵包店價格也跟著上漲。(Photo by Snip-pyHolloW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為了反應原物料成本增加,南韓麵包店價格也跟著上漲。(Photo by Snip-pyHolloW on Flicker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最近各地農產品價格創十年新高,消費者荷包又再度縮水。由於中國國內需求增加以及船運成本提高等因素,讓亞洲地區的麵粉與食用油等原物料價格飆升,於是廠商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造成日本與南韓等地的民生用品價格上漲。專家憂心,如此恐不利新冠肺炎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據《日經》報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專門追蹤肉類、乳製品、穀物、植物油與糖價格的食品價格指數已連續上升12個月來到127.1,更創下10年來新高。

其中有許多因素造成,包括目前中國快速從疫情恢復而帶動國內需求大增,以及貨櫃不足造成海運成本增加與供應端受到干擾等。另外,收成延誤以及巴西甘蔗收成減少也都是因素,最後導致亞洲食品廠只好提高售價抵銷原物料增加的成本。

各地業者漲價因應

例如日本日清製粉集團宣布將提高小麥製品價格2%至4%,南韓最大麵包店巴黎貝甜在今年2月也已調漲麵包價格5.6%,今年4月中國部分大豆食用油價格也提高4成。至於在菲律賓,今年也出現通貨膨脹,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相較前1年上升4.5%,當地食品與非酒精飲料價格更增加4.6%。

Green Queen》報導,對此,FAO副主任施密杜伯表示,「問題不只是全世界正遭遇價格上升,而是對脆弱國家的衝擊。」另外,馬來西亞金英證券經濟學家蔡學敏也指出,「食品價格上升將阻礙不穩定的經濟復甦。」

多重因素導致價格攀升

他表示,家庭收入較低及較貧窮的國家的民眾,花費在食物上的成本繼續增加,所受到衝擊程度最大,而且這些地區不易取得COVID-19疫苗,本身又缺乏財務資源,來減緩食物成本增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根據衡量穀物、糖和咖啡等主要食品成本的彭博農業現貨指數指出,食物價格已比前年上漲7成,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國對玉米的需求突然提高、巴西持續乾旱及近幾個月食用油、糖與穀物等主要商品的整體使用量增加,而且東南亞的產量放緩,特別是棕櫚油和大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