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層外的美國:上帝、槍砲、人情味

作者:Dr.Phoebe/小牙醫的觀察站

很多時候我常覺得,住在洛杉磯的我,身處「同溫層裡的同溫層」。姑且不說加州是民主黨的鐵票倉,有眾多的移民人口,在思想和價值上都比美國本土來得激進和多元。因此在美國其他地方看似匪夷所思的事,在這裡可能稀鬆又平常,比如隨時都能吃到道地的鹹酥雞和台灣珍奶、必須繳交無比昂貴的稅金、身為亞裔走在路上不會覺得是少數(當然還是有被歧視的可能,詳情請看〈亞裔是永遠的外國人〉一文)。不管性別平權還是多元議題幾乎都早有共識、不必討論,節能減碳做環保更是被奉為不可侵犯的神聖使命,講話得萬分小心、務必政治正確,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但我很清楚明白,這不代表全部的美國。

「媽媽,他們為什麼要戴口罩?」

因為疫情關係,不放心讓沒打疫苗的孩子搭飛機,今年暑假我們用最美式也最老派的公路旅行自駕去黃石公園。而這一路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國家公園的震撼美景之外,就是在猶他、愛德荷、懷俄明等各州所感受到的文化衝擊。

我先生的一名病人剛好在國家公園內當巡邏員,一聽到我們出遊的計畫,非常誠摯的提醒我們要有心理準備,隨著亞裔歧視和仇恨犯罪當道,得小心自身安全。雖說我們運氣很好,出走的 12 天,遇到的人並沒有因為膚色而令我們感到不舒服,但令我們大感驚奇的,反而是因為戴口罩而明顯對我們另眼相看,讓我們感到極度不自在。

事實上一離開加州,我就注意到戴口罩的比例明顯大幅下降;且不同於加州到處都放洗手液、噴乾洗手比噴香水還勤的狀況,這些地方到處都寫著 “Mask mandate is NOT required. ”(中譯:這裡不需要戴口罩,那個「不」字還特別做粗體放大外加畫底線,就怕你沒看清楚),其中一個店家的告示更有趣,直接說,「疫情爆發已經過 386 天,而你還活著,所以這就證明沒甚麼好怕的。」令我看了啼笑皆非,不確定到底該讚揚他們的高度樂觀,還是譴責他們不把病毒當回事?

為了防疫,我們這趟旅程幾乎全程外帶,不放心內用,但在我們經過猶他州托里(Torrey)小鎮時,走進餐廳竟發現絡繹不絕的客人,桌子和桌子之間沒有太大的間隔;重點是當帶著口罩的我們踏進去餐廳的那一剎那,所有的人都看向我們,彷彿我們是臉上長三隻眼睛的外星人(還不是《玩具總動員》裡面可愛的那隻)。然後一個小孩用全餐廳都能聽到的音量說:

「媽媽,為什麼他們要戴口罩?」

順帶一提,在截稿的當下,猶他州在全美的確診率是全美第四高。而黃石公園的所在地懷俄明州只有一針的接種比例為 49.6%,為全美第三低。這兩州在美國選舉時都是共和黨的鐵票倉,川普在懷俄明的得票率更是全美最高,將近 70%。我之前在許多文章中也提到,疫苗和口罩應該是公衛議題,在美國卻明顯地成為政治議題。

同溫層外的美國:上帝、槍砲、人情味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不戴口罩只是這裡的一部分,卻不能代表全部。

在這裡,我見證到一個在新聞上看過,但坦白說,卻未曾親身體驗的美國。這裏的美國人也許不注重身材、更不會穿著 Lululemon 的貼身運動衣,但他們會頂著看起來幾十年沒做仰臥起坐的啤酒肚,來替你開門,只因為你是女性,而你正牽著一個小小孩。他們不開名牌車(在黃石公園看到不管是 BMW 還是 Tesla 幾乎都是清一色來自於的北加州矽谷天龍國),但卻非常注重禮讓其他車子,不隨意超車或按喇叭,習慣了洛杉磯開車隨時都要劍拔弩張到要罵髒話,他們的耐心讓我好不習慣。

他們笑容可掬,隨時隨地都想跟你攀談,美國人把這些叫做 small talk,但如果我在加州的 small talk 都是點到為止,那麼我在這裡所接收到的就是 “ medium talk ”,聊上三五個話題才依依不捨地放你走。和他們攀談,講話三句以上都會扯到上帝,不是他們故意賣弄,而是信仰就是生活中活脫脫也不可取代的一部分。走在賣場上到處都能看到來自於《聖經》的經文或跟上帝有關的格言金句,從飾品到卡片到家用產品全都不放過。如果說在加州都刻意不談論宗教免得會不小心讓他人不舒服,那麼在這裡則是一個以愛上帝為傲的地方。除了上帝之外,他們也愛槍火和砲彈。我在 Walmart 大賣場就直接看到槍枝槍火的周邊商品隨意販售,只不過生意太好全數賣光,還得貼出聲明表示一次只限制能購買三盒軍火,開了我的眼界。

再來就是人情味這檔事,許多人都說美國文化冷冰冰,其實不然。我在這趟旅程當中,因為身體出狀況,整個人痛到寸步難行,必須在國家公園外的小鎮急速就醫。這是我住在美國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踏入 Urgent Care(不同於急診室 Emergency Room 大都處理緊急且有生命危險的症狀,Urgent Care 是處理像我這種相對的輕症)。

偏偏美國是醫藥分家,當時正逢美國父親節,鎮上所有藥局全都關閉,最近的一家藥局必須在開車 5 小時以外的距離。美國國家公園風景美歸美,但大都落在交通不方便,且有點鳥不生蛋的地方。藥局沒開就意味著我必須多痛一整天才能拿到藥。Urgent Care 醫師開給我抗生素之餘,知道我的狀況,二話不說塞了三劑免費的抗生素試用品(sample)給我,讓我有足夠的劑量稱到第二天拿藥的時間,令我感激涕零。

另外一次,我在其中一個小鎮意外丟失水瓶,這換做在紐約地鐵大概直接被撿走,在洛杉磯則不用你丟,在市區內只要放在車內,停車後就可能有人把車窗敲破偷走。可是我回去之前走過的店家一一尋找,果真就在小店家裡找到,店家阿姨非常熱情的幫我留起來,還說她當時看到我丟了水瓶急著想找我,非常開心我能回來拿。

這些旅行中的點滴或許看似瑣碎,但拼湊起來卻讓我看到不同於加州的人文風情。不同於媒體往往將這些州的某一面向(比如挺川)或某一行為(比如進攻國會)刻意渲染,反倒是他們的親切與熱情,在新聞報導上很難被「平衡報導」。在那些「紅州」、「川粉」的標籤背後,他們用他們的方式,捍衛且延續著美國的傳統價值。

我們不需要在每件議題上都同意,但卻至少能努力去理解他們,並且承認,或許在厚厚同溫層裡的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並不完全。疫情底下的跨越舒適圈,或許不再只是飛去天涯海角才能體悟,更多時候,是願意嘗試去了解那些和你相同背景相同國籍,卻因為議題和接收資訊的不同,而存在於平行世界底下的人。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媽媽,他們為什麼要戴口罩?」我在美國「紅州」的文化衝擊,與同溫層外的省思》,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政府不能逼我戴口罩!為什麼要美國人戴起口罩如此不容易?
「沒有」防疫的平行世界:每日死亡 3-4 千人,「屍體數量就像每天都掉下一架飛機」

作者簡介:

Dr. Phoebe,從台灣小學畢業就背著行囊到美國當起小留學生,開始像候鳥一樣的飄泊飛行。大學畢業於UCLA分子生物系,研究所畢業於NYU牙醫系,曾工作生活於紐約和舊金山,目前在洛杉機執業的小牙醫師。熱愛牙醫的工作,尤其傾聽病患訴說千奇百怪的真實故事。同時熱愛到處旅行,因而愛上寫作,成為兼職旅遊作家。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