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小國抗強權 立陶宛親台挺民主

王慶宇

立陶宛基於歷史因素與對中國依賴低,選擇撐民主挺台,將與我互設代表處。(photo by @Adomenas via Twitter, used under CC License)
立陶宛基於歷史因素與對中國依賴低,選擇撐民主挺台,將與我互設代表處。(photo by @Adomenas via Twitter, used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王慶宇綜合報導】歐洲小國立陶宛日前傳出將與我互設代表處,且允許使用「台灣」二字,與反極權欺凌觀念有很大關係!

立陶宛歷史上飽受前蘇聯欺凌,甚至曾遭無情併吞,再加上中國近年來的強勢外交與經濟策略踢到鐵板,因此選擇疏遠中共,並於近期與我增加互動,從捐贈疫苗到互設代表處,用實質行動成為歐盟挺台先鋒。

實際行動挺台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立陶宛與我國於20日宣布將互設代表處,立陶宛更破天荒允許我國使用「台灣代表處」作為名稱,這將是台灣在中國邦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在此重大外交突破之前,立陶宛在6月就宣布,要在9月底前捐贈2萬劑AZ疫苗給台灣,讓許多未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台灣民眾大呼有感,也對這個只會出現在歷史課本中的「波羅的海三小國」,有了新的認識。

歷史因素撐民主

南華早報》分析指出,立陶宛之所以甘冒受中國懲罰的風險挺台,與過去的歷史因素大有關聯。立陶宛過去曾被帝俄併吞,一戰後獨立建國,但二戰時因國立弱小,先後被納粹德國與蘇聯再度併吞,直至1990年才終於二度復國成功,因此對於極權欺凌小國特別敏感,爭取民主的意識深植人民心中。

為求獨立,曾於1989年發起「自由之鏈」,民眾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75公里的人鏈且穿過波羅的海三小國,成為當時反蘇聯的經典象徵。他們也在2019年復刻此一活動,改支持香港的改革遊行,貫徹支持自由民主的信念。立陶宛更因為不滿中國的作風,於5月宣布退出中國主導的中東歐17+1合作論壇,誓言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中共雷聲大、雨點小

丹麥國際研究所(DIIS)外交政策研究員拉森指出,立陶宛本來就不十分依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再加上被鄰居蘇聯欺凌的經驗,立陶宛自然認為支持民主與自由才是要務。羅馬尼亞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布琳莎也認為,北京缺乏經濟制裁立陶宛的手段,因此「立陶宛政府沒什麼好損失的」。

澳洲國立大學講師宋文笛也表示,儘管中國官方老調重彈,嚴詞警告立陶宛,但中共應不會下重手報復立陶宛。他指出,立陶宛並未在台灣開設大使館,且也向烏克蘭、喬治亞等國捐贈更多劑量的AZ疫苗,並非完全獨厚台灣。中共若對立陶宛採取激烈手段,不但會毀了習近平新的溫情外交,還有可能激怒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