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美國援助M2

▲新一波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軍備為M2步兵戰鬥車,與M1主戰車在火力與裝甲力上有極大差別。(圖/美國國防部)
▲新一波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軍備為M2步兵戰鬥車,與M1主戰車在火力與裝甲力上有極大差別。(圖/美國國防部)

[NOWnews今日新聞]先說結論再論述。

※現代媒體快速出稿與縮寫的陷阱。

※只夠反攻。

新聞

2月3日,媒體傳出歐美新一波軍援烏克蘭軍備包M2步兵戰鬥車在內共109輛,據烏克蘭駐法國大使表示,截自1月底為止西方各國共計提供321輛。期間國內電子媒體誤用一張二戰M2戰車而成為網傳談資熱搜話題。

現代媒體快速出稿與縮寫的陷阱

這個錯誤是電子媒體標題因字數限制關係多半要對名詞縮寫所致,有些名詞可以縮寫而不會失去原意,例如主力戰車縮寫成戰車。但有些軍事名詞相當麻煩這種作法會有問題,例如媒體報載火砲幾門,但比較細心的閱聽族群會去區分,到底是這是榴彈砲、迫擊砲、自走砲還是火箭砲。

中英文翻譯更是麻煩,例如無人飛行載具UAV最多以無人機替代不失其意,但水上無人載具USV與水中無人載具UUV呢?縮寫成水面無人機還是水中無人機?通常比較中規中矩作法是全譯。這次事件的主角是M2布萊德雷步兵戰鬥車(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戰車與步兵戰鬥車自然在戰術運用上有所不同。

如前所述媒體有縮寫的需求,於是步兵戰鬥車縮寫成步兵戰車好像沒有問題,但前幾天播出的新聞後續新聞會再拿來用,於是就演變成M2戰車也不足為奇,後續編輯台在配圖時找了一張二戰的M2戰車,推播的一線記者也沒有查察所致。這件事情發生後隨即被眼尖的網友截圖並廣為流傳,當然該台主管也在下午時段立即撤播。

但總的來說這還是要非難電子媒體,不能因為為求時效而當作免責藉口,電子媒體就是多了編輯台或是後端的審查機制,一再的與記者或當事人確認後播出,之後的新聞會較具公信力,後續廣告效益也會跟著進來,這是媒體的獲利契機。現階段許多自媒體的新聞不被外界看重,就是少了查證與公信力這一塊,這也是許多老一輩媒體人會三番五次的要求底下單位確認再確認新聞來源與出處的原因。

就新聞事件求真的角度來說,這則新聞也必須遭到外界非難,美國援助的是M2步萊德雷步兵戰鬥車,電子媒體找一張博物館陳列的M2戰車是那一招?

▲被媒體誤用的M2輕戰車活躍於二戰太平洋戰場,這些島嶼地區類似M4之類的中戰車用途較少。(圖/美國國防部)
▲被媒體誤用的M2輕戰車活躍於二戰太平洋戰場,這些島嶼地區類似M4之類的中戰車用途較少。(圖/美國國防部)

只夠反攻

時序進入2023年,外界著實擔心新年後俄羅斯新一波的攻勢,後續新聞以俄羅斯持續徵兵以及各類援烏軍備最為顯眼。這些援助清單以各類戰車最為吸睛,目前包含德國豹二A6戰車、英國挑戰者二、波蘭PT-91戰車等,但沒有看到美國M1戰車真正抵達烏克蘭的新聞。與之相關的新聞還有這些戰車將為烏克蘭反攻使用,以及烏克蘭軍方公布俄羅斯充氣戰車、砲管下垂的新聞。其實這些新聞彰顯了戰車在俄烏戰場上還有其功效。

一般來說軍力較強的一方比較不會用這類充氣戰車的欺敵手段,若現今俄羅斯軍方真的這樣子用,極有可能是藉機消耗烏克蘭龐大的反裝甲火箭與飛彈。說起來也是諷刺,過往大眾都以為俄羅斯的裝甲洪流能衝破烏克蘭防線,但現在卻要照樣子欺敵,著實令人外界不勝唏噓。

▲充氣戰車這類欺敵手段,陸軍在2019年春節戰備操演中已經向大眾展示過。(示意圖/記者呂炯昌攝, 2019.1.17)
▲充氣戰車這類欺敵手段,陸軍在2019年春節戰備操演中已經向大眾展示過。(示意圖/記者呂炯昌攝, 2019.1.17)

上述這321輛戰車是實上也是呼應前陣子100輛戰車的新聞,當時許多新聞都指出烏克蘭要突破俄羅斯防線至少需要100輛,現階段若真有321輛戰車,烏克蘭能夠反攻嗎?極有可能的狀況是,歐美國家援助的軍備只夠烏克蘭收復失土,但若要跨越前俄烏邊界攻擊的話,極有可能歐美國家會思索再三,這必須考慮到戰事「升級」的問題,升級泛指武器系統的進步與地理範圍的擴大等。

現代化戰車其實相當脆弱,它必須面對各類反戰車飛彈、火箭、導引次械彈、戰機與直升機火力、各類火砲以及無所不在的無人機,俄羅斯戰車群面對無人機時的落敗已經證實這一點,但俄羅斯戰車被無人機與各式彈藥打趴的同時,並不必然等同烏克蘭這些戰車在反攻時不會碰到。當然相關的野戰防空,尤其是對無人機的防範想必歐美國家已替烏克蘭陸軍設想過,但這仗必須還是要烏克蘭自己打,歐美國家只是盡可能提供協助,勝敗與否無法保證。

萬一不幸,俄烏雙方真的發生戰車大對戰時,極有可能烏克蘭戰車在各類導引火力、戰場管理系統等都相當完善下,取得不錯的作戰成績,獵殺交換比設若1比5,俄羅斯可能還是有數量優勢,先前普丁在外界質疑俄羅斯沒有戰車時視察戰車兵工廠的新聞隨即出爐,外界質疑這T-72戰車能抗敵嗎?或許不能,但這種不盡情理的事情,卻極有可能在極權體制與一人專斷下做得出來這種決策。

台語一句俚語是這樣子:強怕勇、勇怕狠、狠怕沒天良……。這或許可以形容俄羅斯目前的決策樣態,為預防萬一,多準備一些軍備總是好事情,但美國M1戰車目前並未到位,這是事實。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名家論壇》曾建元/網路新聞議價與臺灣媒體發展
名家論壇》鄭仲嵐/岸田文雄訪烏的「現實面困難」為何?
名家論壇》黃創夏/侯友宜氣勢必定繼續走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