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訓練單位的特性

▲3月2日,漢翔公司安排媒體拍攝董事長同乘勇鷹教練機的行程,是近幾年媒體罕見的採訪行程。(圖/漢翔提供)
▲3月2日,漢翔公司安排媒體拍攝董事長同乘勇鷹教練機的行程,是近幾年媒體罕見的採訪行程。(圖/漢翔提供)

先說結論再論述。

※國產高教機董座同乘。

※訓練時程長、耗費多,不容易轉換。

※員額與訓練經費。

新聞

3月2日,在各家媒體限制2員的狀況下,漢翔公司安排了一場高教機的採訪行程,這次採訪因為漢翔董座同乘勇鷹高教機而成為焦點,落地後漢翔公司也回答了諸如落地速度、前後座視野等外界疑惑的問題。

※國產高教機董座同乘。

後續新聞為,量產後的勇鷹教練機將先撥補台東志航基地,之後再撥補岡山基地;由於過往空軍的訓練流程為岡山初教機(T-34)、高教機(AT-3)、台東部訓機(F-5),現在要將勇鷹教練機優先撥補台東基地,難免會讓外界有所聯想-勇鷹教練機能承擔目前F-5戰機的任務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須先回到空軍的作戰需求,空軍當初是否提出以新高教機替代目前的高教機與部訓機?提出需求後交由中科院/漢翔承製?目前在國機國造的政策下,台灣高教機的問題變得頗為複雜。總的來說,空軍的作需以及民眾的期待可能有落差。

大眾期待高教機能夠「一專多能」,最好是承平時期擔任教練機,有狀況時搖身一變成為戰機-這技術上或許可行,但要看後續要投入多少資金與時間;我們先看看目前F-5戰機擔負的戰備任務。發射飛彈、投擲炸彈、攜掛火箭莢艙、拖曳靶標等,新高教機是否被要求也擔任這些任務?這方面的先決條件得先律定好。

在目前嚴苛的空戰環境下,也有部份評論指出,高教機只要做好教練機的角色就好,對地攻擊與對空任務交給其他機種。

※訓練時程長、耗費多,不容易轉換。

由於現代的武器、裝備異常精密與複雜,因此三軍軍種與各兵科的訓練流程都異常冗長,各單位的訓練特性還不太一樣。

空軍飛行員誠如前述,會經過初教、高教、部訓機的三個階段,基本上來說是針對個人所施加的長時間複雜訓練。陸軍主戰兵力通常為多人操作武器,以戰車來說,基本組員4員為車長、駕駛、射擊手、裝填手(有些戰車配置3員與5員),這4員會經過不同的訓練之後再同車執勤,單輛戰車形成戰力後再與戰車排(通常4輛)與戰車連(通常配置14輛)協同訓練,之後再與砲兵、陸航或是友軍單位進行組合訓練。這期間的組合訓練以及形成有效戰力的時間相當長。

戰車車長歷練還有一個特性是,這職位有時候會從戰車駕駛或射擊手循後續管道晉升,必要的時候3名組員也可以駕駛戰車,遂行任務。自走砲組員的訓練呢?讀者可以試著去想一下。另一種陸軍主戰單位步兵,則是班排內的士官兵會具備兩種以上的戰技技能,例如反甲組員除會操作反戰車武器外,通常也會操作步槍等武器。陸航直升機的訓練,勉強可以用飛行員的訓練類比。

海軍艦艇的組員訓練會比較複雜,各部門官士兵經過各自的職能(艙面、主機)訓練後上艦服勤,之後再與所屬艦隊艦艇演訓;每位艦艇的艦長都得精通船藝、航海、戰術、輪機,之後在萬中選一的狀況下出任艦長。艦長的養成教育可能長達10年,艦艇為多人操作武器,艦艇組員的安全還是航安艦長都需負全責,這點又跟戰機飛行員一人負責的狀況迥異。

由於艦艇官士兵養成教育時間很長,因此越專業的兵科或是艦長,期間的交叉派任會比較麻煩,例如A型巡防艦艦長能否派任B型巡防艦艦長,理論上可以但最好再經歷過先前的在職訓練會比較好。再舉潛艦艦長的案例來看,水面艦艦長能否與潛艦艦長做這種「交職歷練」?這好像比水面艦艦長的交職歷練更難。

陸海空三軍與各兵科因為武器日益複雜,因此需專業教官陪訓、輔以各類的模擬器或是教材,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後,方能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專業官士兵。因此除過往在「師傅帶徒弟」這種親身學習外,各國軍方都會成立相關的訓練學校以培育人才,層級通常也會升高到指揮部或是司令部的層級,希望藉由比較高的組織階級去爭取較多的預算,招募更好的師資。

※員額與訓練經費。

很可惜的是,這類訓練單位通常不會成為媒體正面報導的焦點,但訓練意外發生時卻又讓大眾想起來這類訓練單位,例如陸軍歸仁基地的直升機重落地訓練新聞,事發後引起大眾討論;唯當時陸航正進行直升機發動機失效的迫降訓練,學官與教官的瞬間決定很可能就會有重大後果,但直白的說這是教官把命交給學官,然而直升機發動機失效這類危險的科目要不要操練?要!那誰要來同乘以及訓練呢?

這些訓練單位的軍士官員額以及經費,都會算計在整體的國防預算內,但在三軍裝備日益現代化與精密化的狀況下,訓練單位的員額與預算往往會被壓縮。例如空軍官校部分退役的飛行員,被「回聘」當成教官教育新一代飛行員,雖然岡山官校理論上要有等比例的培訓教官編制,但整體空軍的任務還是要擔負戰備,能抽調到飛訓部的就只有定額的飛行員,因此採取這種變通方式處理。

過往大眾只對空軍的飛行員較有保家衛國的深刻印象,後續在「空戰出英雄、地勤一半功」之類的新聞稿陸續產出後,大眾才對空軍地勤組員的辛勞有些初步的認識,民間一般也以「尊師重道」之類的話語表達對老師的尊敬;但非常奇特的是,大眾對軍隊內這類老師以及訓練,好像沒有什麼概略的認識,然後在每年的軍事預算中,似乎派員出國受訓經費被「砍」就成了常態。

總的來說,輕視教育訓練與訓練單位的軍隊,不利於整體戰力的養成。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名家論壇》黃創夏/「保台灣救美國」的拜登新時代
名家論壇》張銘祐/藻礁問題早已經失焦
名家論壇》李兆立/台灣水果拼外銷 別再迷信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