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管教的虐待該如何遏止?

作者:on.cc東網-王乾任 (社會觀察家)

這幾天有一隻媽媽管教孩子的影片在網路上瘋狂流傳。

影片的大意是,五歲的小女生沒有主動幫忙收拾貓咪弄倒的東西,被母親以「家人會互相幫忙,客人只是坐著看跟玩」的區分,教育孩子要當個家人而非客人,影片的主軸就是母親引導孩子在自省中說出要當家人不要當客人的宣言。

影片引發輿論的猛烈抨擊,主要斥責母親不應該將孩子自省與認錯的發言拍攝上傳網路(據說這樣的影片有四百支之多)。

不少人斥責母親是道德騷擾、情緒勒贖,根本犯罪行為,雖然也有少部分網友支持母親的管教方式,卻也對拍攝如此影片上傳網路頗不以為然。

面對網路上排山倒海的抨擊,拍攝影片的母親則絲毫不覺得自己有錯,激烈的反擊網友,要大家把他拍的影片都看過再來說,不應該片面的理解單一影片的訊息狀況。

雖然我們多數人不是教養專家,也不是解讀肢體語言的專家,不過都能從影片中看出來小女生的不得不向母親妥協說出她想聽的話(要不然誰知道之後會得到什麼樣的教育?),這樣的言語在某些人的心裡認為是有效管教的呈現,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卻是在製造將來難以收拾的童年創傷經驗。

孰是孰非很難有個定論,畢竟從結果論來說,嚴厲管教下長大而有好成就的孩子不是沒有,寬鬆教育下長大而不成材的孩子也有。

各種管教方式都有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可以支持或否證,這也是讓管教流派多不勝數,信者恆信,只要行為不到明顯違法傷害孩子的生命權的地步,旁人難以撼動。

說到底,這牽扯到每一對父母對於管教目的與方式的認知和設定。

有些父母認為只要最後能有好結果,過程和手段激烈一點是不得已的惡,甚至因為結果好,偏差的行為手段也變得可以接受,曾在美國風行一時的虎媽教育論就是此一典型的代表。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教養孩子不只目標設定應該正確,執行過程和手段也要符合道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事情絕對不允許,是以透過打罵恐嚇威脅利誘迫使孩子聽話或提升成績的教養手段,不被此派論點支持者所接受。

以國家的角度來看,只要不涉及身體自主權的剝奪或傷害,似乎很難介入父母的教養方式。

這一點讓手段偏差的管教行為始終難以遏止,畢竟我們有許多人小時候就是承受這套管教方式長大,且深信這套管教方式對於子女教養有幫助,因為自己或身邊多數人後來的人生都發展得不錯。

或許你會說,坊間有那麼多書和專家在教人如何管教孩子,為何還會有許多父母做出荒唐的管教?

除了台灣看書、聽演講的人畢竟仍是相對少數,且集中在文化資本與社經地位較高的群體上,許多人的管教方式,都仍然是從過往原生家庭那裏直接拿來就用,很少認真思考與檢驗過去的管教作法是否正確?

就像很多人在新兵時期,對老兵惡意欺負式的管教明顯感到不滿,然而,等到自己成為老兵時卻不自覺的沿用這套手法管教新兵?

除了效果明確之外,熟悉的老方法不用再花時間學,不懂的新方法卻得耐心學,使用起來還很不方便,人在「捷思偏誤」的影響下,不自覺地採用過去的方法,甚至以一套說辭自我合理化也就不那麼讓人感到意外了?

教養方式的問題,大概是人類文明社會的無解難題之一。

關鍵在於被教養的孩子本身是無行為能力人,加上年幼的孩子沒有自主謀生,為了求活只好討好父母,沒有反抗父母權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能力,加上孩子大多以父母為天(道德標準的首要來源),根本無力察覺、判斷父母作為的對錯,一律視父母對待自己的行為是「正確」(這是為何被暴力管教的孩子長大後也容易以暴力手段管教孩子),也是讓問題惡化的原因。

當他人產生質疑時,往往還能以孩子也能接受並且視為好做為辯詞。

社會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多留意周圍的親子管教行為,若某些偏差狀況危急孩童生存權時,不吝主動代為通報國家機器,請求公權力與專家介入了解。

更多東網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