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會客室/陳建志:耳石未復位竟成藥物依賴性眩暈症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高雄報導

圖:陳建志醫師為暈眩症患者進行耳石復位術治療。

許多人都有偶而頭暈的症狀,大部份都是姿勢瞬間改變(例如蹲太久突然站起)造成,幾秒鐘也就恢復,不過因為頭暈原因複雜,如果症狀反復發生,就應該尋找專業醫師檢查;衛福部定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醫師,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主治醫師陳建志分享病例指出,就有一名長期頭暈的婦人,只因耳石脫落未及時復位,每天與止暈藥為伍,長期下來竟造成藥物依賴性暈眩症。

陳建志醫師表示,在他的診所裡經常有暈眩症患者求診。有一名50多歲女性患者來診時,主訴已持續眩暈超過五年,每天早上起床後沒多久,一轉頭就會感到天旋地轉,往往必須趕緊服用止暈藥,否則就會噁心及嘔吐。只是藥效維持不了太久,午餐後又開始暈了,必須趕緊服藥;到了晚上也是一樣,每天必須服用三到四次的止暈藥,則連靜靜坐在椅子上都很困難。

婦人曾在多家醫院做過各種檢查,結果都是正常,也有醫師說是自律神經失調或體化症。當她嘗試停止服藥時,就會開始暈,但只要趕緊服藥,就又不暈了。每三個月,就得回診,請醫師再開立連續處方簽,拿止暈藥,甚至拿到三種以上。

陳建志醫師指出,只要患者必須每日規律地服用止暈藥,並持續超過3個月,就稱為藥物依賴性眩暈/頭暈症 (medication-dependence vertigo/dizziness)。在慢性眩暈/頭暈患者中,大約有半數屬於這種狀況,常發生在診斷未明卻又無法自行痊癒者,必須先治標再治本。

陳建志醫師說,引起眩暈/頭暈的病因本是千百種,每次一發作就會影響到生活及工作,加上病因不明時,更會造成心理壓力,患者為了求得心安,只能天天照三餐服藥,似乎沒有停藥的一天。

圖:此為電腦斷層情境照,紅色圈圈所示為半規管。慢性眩暈/頭暈患者中,最常見的莫過於耳石脫落症,沉積在一側半規管內,造成姿態性的眩暈

有些患者長期下來雖然因為病因消失、病症緩解,但兩側內耳或中樞前庭系統的受器發生轉變,只要血中藥物濃度下降,就會造成前庭功能過強,又開始暈眩;當患者服藥後,血中藥物濃度回升,壓制前庭功能,又不暈了。如此反覆,造成解不開的難題。可見,止暈藥如果使用不當,最後反而會致暈,無法止暈。

圖:此為電腦斷層情境照,紅色圈圈所示為半規管。慢性眩暈/頭暈患者中,最常見的莫過於耳石脫落症,沉積在一側半規管內,造成姿態性的眩暈

事實上,經由陳建志醫師檢查,患者罹患的是半規管耳石沉積症。陳建志醫師說,若是有耳石從橢圓囊掉落,並且持續困在某一支半規管內,患者只要頭部姿勢改變,耳石顆粒就會因慣性作用或重力因素,持續帶動該條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讓患者以為頭部還在轉動,誘發眼震和眩暈,這種狀況當然不是僅僅服用止暈藥就可以治癒。

另外還有一種「前庭性癲癇症」,這就必須使用抗癲癇藥物才對,以免演變成全面性癲癇症。若是基底動脈或椎動脈狹窄症,必須服用抗血小板劑,並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再不然就得置放血管支架,以免腦幹中風。

陳建志醫師表示,上述這些病症都可能造成暈眩,對於藥物依賴性眩暈/頭暈症患者,首要之務要先找到確切病因,最常見的莫過於耳石脫落症、頸部肌肉肌膜性頭暈症與持續性姿勢性知覺性頭暈症,其他還有前庭性偏頭痛、陣發性運動失調、中耳炎、半規管裂症候群等等,必須依憑醫師經驗來對症下藥。也只有拔除病根後,才能設法停服止暈藥,否則貿然停藥,一旦病症發作,造成失能,反而會造成患者恐慌,對治療失去信心。

陳建志醫師強調,該患者後來證實是兩側全耳石脫落症,也就是兩耳共六個半規管內都有耳石顆粒沉積,在接受好幾次的耳石復位術,再搭配平衡復健後,不再有暈眩而且成功停藥。因此,有慢性眩暈/頭暈者,不應盲目服用止暈藥,應當正確就醫,找出確切病因,才能真正擺脫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