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巴赫致敬》8月登場 3世代對彈鋼琴協奏曲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新象藝術《向巴赫致敬》鋼琴協奏曲之夜,8月18、19日兩天擇定國家音樂廳獻演,延續「3B全本系列音樂會」計畫,一次演完巴赫所有鍵盤協奏曲,指揮廖嘉弘領軍臺北世紀演奏家室內樂團,邀請13歲到60歲的音樂家合奏,橫跨3個世代對彈,包括魏樂富、葉綠娜、廖皎含、鍾曉青、程致彤等鋼琴家,引領聽眾回到巴赫咖啡館音樂時代,重現巴赫的精神,看見巴赫的創意。

2014年起,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策劃,跨度數年的「3B全本系列音樂會」,由雙鋼琴家葉綠娜、魏樂富擔任音樂總監,演繹奠定西洋古典音樂史重要基石的3B作曲家,包括巴赫(J. S. Bach)、貝多芬(L. v. Beethoven)、布拉姆斯(J. Brahms)的完整鍵盤作品。

從2014年《貝多芬35首鋼琴奏鳴曲全集系列音樂會》、2017年《布拉姆斯逝世120周年紀念系列音樂會》,到2019年《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累積演出25場次、200多首鍵盤作品,完成外界口中的不可能。

葉綠娜表示,巴赫創作等身,也是後代音樂家習樂時必練曲目,今年選擇以巴赫作品中最顯赫的鋼琴協奏曲,作為系列音樂會的圓滿終章,在西洋古典音樂史上,鍵盤樂器最初多擔任持續低音(basso continuo)的角色,巴赫是首位擢升大鍵琴為協奏曲中獨奏樂器的作曲家,寫了15首大鍵琴相關協奏曲,讓鍵盤樂器家族自此翻身,重溫巴赫可帶來許多音樂啟發。

魏樂富表示,巴赫的時代,歐洲開始流行喝咖啡,巴赫帶著學生們在咖啡館演奏實驗性樂曲,巴赫的鍵盤作品不同於巴赫為宗教奉獻的神曲,也不是巴赫寫給學生或兒子做為音樂的練習曲目,而是巴赫希望突破自己,更加創新的樂曲形式,有些更是在咖啡廳發生的音樂火花,非常熱鬧有趣。

一路成就「3B全本系列音樂會」計畫的音樂前輩樊曼儂表示,這次為了是否使用古樂器,團隊開過許多會議,最後她拍板定案採用史坦威鋼琴,因為這次選在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場地很大,現代鋼琴更能傳遞精密音色與聲響,巴赫也勇於創新,創造許多嶄新和聲對位,巴赫如果在世,肯定樂見採用最新鋼琴演出。

8月18日「第一夜.當鍵盤樂器成為主角」,聚焦於巴赫讓一部大鍵琴成為協奏曲中獨奏角色的革新實驗,由指揮廖嘉弘攜手6位青年鋼琴家,包括程致彤、陳韻安、汪奕聞、黃俊瑜、許珊綺、黃子嘉,以及2位優秀長笛家楊智越、林于斐,及臺北世紀演奏家室內樂團,帶來第1至7號鍵盤協奏曲。

8月19日「第二夜.多重聲響的世代對彈」,特別安排葉綠娜與李昍㦉師生共繹C小調二鍵盤協奏曲;同為葉綠娜門下出身的廖皎含,則率領自己的學生李聿惟、楊開朗,攜手合作D小調三鍵盤協奏曲。三代師生的「世代對彈」,精彩重現當年巴赫與兒徒們在咖啡館相互激盪的燦爛光景。

《向巴赫致敬》鋼琴協奏曲之夜,8月18、19日兩天擇定國家音樂廳獻演。(新象藝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