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當選後,國民黨要在台灣活下去有三個條件

文:趙一昉

中國國民黨剛剛選完新的黨主席。吳敦義第一輪過半,成功當選。這個新聞一出,海峽兩岸及全球華人都有不同的反應。特別是中國網友對吳敦義很感冒。在當蔡英文民調持續走低,但國民黨聲望在島內持持不能拉抬的當下。國民黨在台灣這條路要如何走下去呢?筆者在此純粹做一個技術性討論。

吳敦義是不是黨主席的最佳人選?在筆者看來是的。吳是此次深藍民眾和中國網友攻擊最厲害的候選人。而所謂「要統一回中國」的失言事件更是遭到了猛烈抨擊。說實話,若全程回放當時的內容,吳敦義只不過是重複了大多數台灣中間選民比較能接受的立場論述。或許所運用的比擬方式對一些朋友來說有些刺耳。

吳敦義本身的行政資歷和能力算是相當不錯的。弱點在於形象和名聲長期遭到綠營,近期遭到深藍的塗抹。但總體來說,他是六位候選人裡面比較有可能性去整合國民黨內外省與本土派之別,北部與南部之差的人選。其政治手腕和算計水平也是很細膩的。該躲的時候躲掉了2016年的總統大選。該搶位子的時候,適時來搶黨主席之位。不論是手法還是節奏感的把握,都是目前國民黨內有資歷和威望整合全黨的大佬中比較強的。

當然很多人或許不喜歡政治人物這種夾雜著許多個人利益的算計。但人類作為政治動物,古今中外的行為模式無非如此。這也是為什麼能夠比較拋開個人利益,一心為公的政治人物會受到世人的尊敬。這裡必須強調洪秀柱是非常值得尊重的政治人物。只是她的路線彈性太小,也離主流台灣民意有段距離。以國民黨在台灣生存為出發點的大前提下,她的確不適合做黨主席。

另外,吳敦義今年已經69歲。國民黨內完全可以給他一些壓力。比如,若不能帶來國民黨在2020年重新奪回總統及立法院控制權就永遠退出政壇。他自己也知道如果2020年表現不好,他就不可能再在政治上有什麼未來。所以不論他自己有心大位,還是將提名其他人選,時間都逼著吳敦義把2020年當作自己人生的生死之戰。或許當發現自己沒有信心取勝的時候,他會願意放棄總統提名。

2020年這一仗只要打得泛藍選民服氣,他還可能有個未來。若過程中表現出太多私心的跡象,只要總統搶不回來,他的政治路已經結束。從節奏的角度來說,吳敦義的急迫性更強。這和朱立倫正好相反。朱立倫若想重新翻身最好就是轉戰台北,忘掉2020年。好好重新建立形象,等待2024年。當然等待不代表就一定有結果。2024年若國民黨真的停留在這個世代的話,那就真的沒救了。

那麼國民黨到底該如何走下去呢?喊了半天團結,真的團結的起來嗎?國民黨長期的問題是一個「散裝」組織。簡單來說,什麼背景的人都有,什麼思想的人都有。其實早在中國時期,就是如此。從藍色光譜來說,「黃復興」黨部的深藍一直到所謂「藍皮綠骨」的超微淺藍都有。甚至很多地方上的人,沒什麼藍綠,就是看地方派系,樁腳和利益劃分。誰給好處就舉什麼旗子。

關鍵在於這類人,下面如果能有票,你也得用。從左右光譜來說,歷史上國民黨內就分左派右派。甚至三民主義的解讀都可以往左來解讀,往右來解讀。簡而言之,外界討論了半天國民黨的核心價值。事實上,也沒有人真正論述地清楚國民黨想要找回「黨魂」,但「黨魂」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所以筆者同意韓國瑜強調的,國民黨的理論建構要好好再做討論。論述不清楚,選民永遠搞不清楚我投給你為了什麼。就為了反對民進黨?筆者建議就先把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抓回來。一方面,孫文在台灣的形象比起蔣介石要好很多,同時也距離遠很多。當然蔣經國可能形象更紮實,親切。但距離太近的歷史人物,「再論述」的空間相對小。二來,如之前所述,「三民主義」本身再詮釋的彈性還是比較大的。

以下是筆者建議的「三民主義」再詮釋的大致內容。

一、民族主義:擁抱中華民族,捍衛中華民國,反台獨

分析:台灣的藍綠之爭。說到底就是大中華主義對壘台灣國族主義之爭。都是民族主義的迷思。只不過後者是比較近期才建構起來的概念。今天台灣整個的身份認同走向。你談獨的市場要大過統的市場。但台灣人有個共識:沒人願意承擔戰爭風險。年輕一代慢慢成長起來後,過分強調「一中」,甚至強調「一中同表」在選舉裡面相當於自殺。

台灣人或許對「中國人」這個身份認同有分歧,甚至有這樣身份認同的比例在逐年減少。但不代表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華人」(一個族裔屬性強,政治屬性若的辭彙),也不代表台灣絕大多數人連「中華」這個概念都不要了。至少中間選民還不至於反感「中華民國」這塊招牌。所以中華民族,中華民國,華人這些概念不是沒有捍衛甚至壯大的空間。

「民族主義」可以往這個更「去政治性」的概念範疇去詮釋。同時不斷刺激台灣人恐懼戰爭的心態。於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法」以及「一中各表」就順理成章了。至於中國國民黨這個名字,目前沒必要去更改。只要外省第二代還沒有凋零,「中國」兩個字去掉就是丟票。

二、民權主義:堅守台灣自由民主的底線

分析:政治學不得不去談政治文化,而政治文化不得不談「myth」(神化)的重要性。台灣的自由民主法治,實際的質量如何不是重點。代議制民主是否是最好和最適合台灣的政治體制也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經歷了民主化那麼多年後,自由民主的價值已經成為了台灣人的政治文化和核心價值。

就好似「美國夢」是否人人能實現,「美國特殊主義」是否合理和存在,這些都不重要,美國人相信這些神話很重要。從藍軍的立場,同樣是「統派」,你和紅色的區別在哪裡?當中國都改革開放,大搞資本主義,國力提升到世界第二的時候,中華民國從藍營的論述裡面唯一的正當性就只剩下了自由民主了。國民黨需要不斷強調自由民主的崇高性,以及中華民國在華人社會和世界華人史起到的標杆作用。

三、民生主義:到底是中左,還是中右,要如何服務,受惠於台灣人民,需要認真討論

分析:「民生主義」筆者實在給不出一個具體的建議。台灣政治因為常年糾纏於藍綠,似乎左右的光譜是很不清晰。乃至於,在野的時候,好像都蠻左派的。一旦執政,就開始成為右派了。倒不是說國民黨要在馬上講清楚我們是右派政黨還是左派政黨。事實上,歷史到今天,國民黨這種散裝組合一直沒變過。有台商,有軍公教,有普通老百姓。

國民黨可以就經濟和社會政策的取向展開討論了。給選民除了統獨這種「偽命題」分野外的清晰選擇。選擇國民黨代表著經濟上,我選擇的是什麼路線。選擇國民黨代表著在社會議題如環保,平權等議題上,我選擇的是什麼路線。當中間選民厭倦了統獨之後,他們更希望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選擇的東西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現實生活。

民進黨在2016年扮演左派的確吸引了很多社運人士和年輕人的票。國民黨也該論述清楚自己給出的是什麼,並且為什麼自己的路線是真正能夠幫助到民生的。

結語

中國國民黨的敗局某種程度是歷史趨勢。它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文化和思維基因。但目前來說,國民黨作為台灣兩大黨之一還不至於徹底死亡。畢竟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兩岸問題沒解決的現實下,國民黨還是有生存的空間。而國民黨的生存取決於如何成功說服台灣選民在各類選舉中支持該黨。如何形象設計,理念論述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起點。

最後再次強調,筆者只是就「國民黨如何在台灣生存」做技術分析,而非給出自己的立場及價值判斷。我們所有人都要清晰一點,國民黨現實意義上的政治舞台只剩下「台澎金馬」地區。而在這個舞台要能夠存活就必須貼近在地民意贏得選舉。

延伸閱讀

■  韓文的「李小姐」唸起來變「伊小姐」?原因出在頭音法則

【更多照片請點以下圖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