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莉盼表演者練演技

中國時報【專訪鍾志均】 呂麗莉1978年考入義大利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主修聲樂,多年來為台灣歌劇付出不少心力。她說「歌劇」由歌和劇集結,劇中人的悲歡離合,和一般觀眾最能產生共鳴。提到台灣歌劇演員的現況,她直言台灣訓練者不太要求表演者內在習性與發揮,「唱的部分很強,但在演的部分卻不成正比,戲跟音樂本身要相符。」 她以自己飾演的「蝴蝶夫人」為例,剖析自己在國外求學,「本身過於洋化,逢熟人就抱、熱情的態度需要收斂一些。」當時她演日本藝妓,一穿上和服,就得讓自己適應,另也詮釋過交際花、孟姜女,更花3個月學走內八,「過去飾演15、16歲的女孩要討男人歡心,表面柔和,又將魅惑感表現出來,需要戲感。」 她看台灣戲劇團體在10多年前已嗅出表演市場的急遽變化,如今不少演藝人員投入歌劇(音樂劇)的演出,像蔡琴與果陀劇團的《修女也瘋狂》、《四月望雨》等,吸引不少觀眾走進劇院,造就新一代創作人才。她過去擔任國家歌劇團企畫,預計花1億培訓後進,只可惜政府仍表示得從長計議,一再延宕,甚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