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創新的 10 大課題】如何避免品牌老化?

品牌老化,是現在很多品牌面臨的問題。

人怕老,品牌也一樣!差別在於人老了,易察覺;品牌老了,難發現!

你有想到市場上哪些品牌已經面臨老化的現象嗎?品牌是否老化,可以由以下 3 個現象看出來:

1. 沒有什麼人討論,聲量低

一個品牌如果常被提及,包括媒體報導、網路討論或學術研究,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有很高的網路聲量,表示品牌仍在鎂光燈下。常被引用或討論的品牌,對品牌而言是正面的,代表仍然有人關心或對品牌抱有期望。若一個不再吸睛的品牌,它的存在與否,已經無關緊要了。

所以每個品牌,都必須時時觀察網路聲量,我把它稱為「人氣指數」,並做成趨勢分析圖,瞭解品牌是否持續受歡迎。

2. 年輕客人少,客人年齡層偏高

另外,你也可以統計品牌的消費年齡層結構,是否集中在某一較高年齡層,例如 50 歲以上的對象偏多,代表年輕人已經不來了。

很多歐洲的精品由於歷史悠久,都有這種擔憂,高年齡層雖然代表高消費力,但是年輕人沒有接上來,隱含後市堪憂。

3. 首次來店客人少,忠誠客人多

如果你發現,新客人愈來愈少,老客人愈來愈多,千萬不要高興,以為品牌忠誠度很高,這很可能是品牌無法貼近年輕人或新客人的喜好。

我在管理品牌時,會定期分析新客與舊客的比率,發現對於一個成熟品牌(也就是存活 3 年的品牌),新客與舊客的「黃金比率」維持在 7:3,通常品牌可以持續保持正向的成長。

如果舊客的比率超過 7 成,例如來到 9 成,看起來黏著度很高,卻已潛藏品牌老化的危機!

反之,如果新客人比率太高,代表品牌留不住舊客人,必需找出原因,避免業績衰退!

執行品牌年輕化工程,多「刷存在感」

以前一個品牌成功後,可以維持 10 年;在大數據時代,資訊變化太快,一個品牌可能只能維持 3 年,甚至只有 3 個月便退燒。

品牌就如人一樣,也會隨著時間變老,但是有些人雖然年紀大了,還是可以保有一顆年輕的心,那就是隨時都在進行品牌年輕化工程。

就餐飲品牌而言,所有的門店,至少要做到每年要小整修,每 3 年要小改,每 5 年要大改造,同時配合行銷活動,抓住時勢議題,創造話題,吸引社會大眾及年輕人的注意,以現在的角度看,就是刷存在感。

例如 2004 年,101 大樓開幕,成為世界第一高樓,全世界都在報導,大部份人都在看熱鬧,我當時還是想如何借力使力,於是在 101 開幕的同一天,舉辦「世界第一開幕 台灣第一請客」,憑 101 當天發票末三碼 101 號者,免費招待一客牛排。

為了宣傳這個活動,租了一部遊覽車兩側寫上這個標題,開幕當天在 101 外圍繞圈圈,成為當天大塞車下的另類風景,成功應用小預算,創造大議題。

2007 年,高鐵通車,一般人就是多了一種交通工具。我們辦了一個活動:「在最快的高鐵 享最頂級的牛排」,把牛排送上高鐵,招待首班的高鐵客人,媒體的報導自然是多到數不完。

嘗試新科技,刷新品牌形象

我認為大數據時代,年輕人不是在幣圈,就是在鏈圈,不然就是在玩 NFT、元宇宙、Web3.0,又給我們創造新議題的機會。你如果是公司的經營者,品牌的管理者,大可以借助這些新科技,吸引 Z 時代年輕人,刷新品牌形象。

國際性的精品品牌,例如 LV、Gucci、Prada 等,都有悠久的歷史,也最怕品牌老化,最善於應用數位科技,像是建構 metaverse 元宇宙、發行 NFT 等,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台灣的品牌還鮮少有在這方面借力使力,可以跟歐洲精品好好學習!

更多報導
客群在 40 歲以上、沒有記憶點….. 錸德入主怡客咖啡後的品牌改造 3 招
面對品牌老化,再造是重生契機!找出目標、長期投資才有效
Superdry 全球關閉上百家門市!曾經的爆紅潮牌,遇到哪些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