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兒們》:當男人戀愛時|香功堂影評專欄
【香功堂影評專欄】巴比籌備開設 LGBTQ 歷史博物館,經營一個廣受歡迎的 Podcast 頻道,他對愛情不抱信任,只想找砲友,堅信沒有感情,沒有傷害。亞倫是專門處理遺產繼承問題的律師,外貌帥氣的他遊戲人間,只想找砲友,堅信沒有感情,沒有傷害。兩個不談感情的哥兒們對彼此互有好感,卻也對跨入一段關係感到猶豫與焦慮...
尼可拉斯·史托勒(Nicholas Stoller)導演的《哥兒們》(Bros)開場未久,巴比在頻道上表明有電影公司找他寫一部同志愛情電影劇本,電影公司想要傳達愛就是愛的理念,卻被巴比大肆挖苦一番,覺得同志不需要符合異性戀的框架,不需要拍一部同志步入傳統伴侶關係的愛情電影。巴比看似憤世忌俗,厭惡俗世的愛情,但他並非真的對愛情不抱有任何幻想,巴比認識亞倫後,嘴上說只想當個哥兒們,但想愛的心卻將他們推向彼此。
《哥兒們》在片中提及諾拉·艾芙倫(Nora Ephron)導演的《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 1996年),藉此表達時代的進化,《電子情書》改編自《街角的商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年),舊版的男女主角藉由書信往返相識,《電子情書》改由更為即時的電子信件搭起愛情的橋樑,到了《哥兒們》的交友軟體,陌生人透過即時回覆與照片傳送功能,進一步改變人與人的交往模式,私密照傳來,看得順眼就上床,不順眼就封鎖,沒有曖昧,只有效率,舊時代的感情培養,在新時代只剩下一張張的臉龐與一副副的肉體。《電子情書》感概時代的快速變化,導致小書店遭到淘汰,而《哥兒們》的巴比或許在潛意識中將自己視為「獨立小書店」(聰明獨特),覺得自己的外貌和談吐不夠主流,因此對愛情(人)欠缺信心。對巴比來說,熱衷於健身,將體格練得強壯的亞倫,就是大型的「連鎖書店」,人人都急著加盟(健身風潮、強調陽剛氣質),深怕被推出主流圈外。
《哥兒們》也在片中提到《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1989年,諾拉·艾芙倫編劇的作品),《當哈利碰上莎莉》的梅格萊恩(Meg Ryan)覺得男人低級無腦,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覺得女性過於情緒化,他們互看對方不順眼,卻在相處過程中,慢慢培養出感情,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哥兒們》重演《當哈利碰上莎莉》的情節,只是把想愛又不敢愛的梅格萊恩(女性)和比利克里斯托(男性),換成《哥兒們》的巴比(討厭無腦的同志)和亞倫(討厭太強調情緒的同志)的不同生活態度(當然還包括 LGBTQ 等不同族群的爭論不休)。
「我求你別讓我丟臉...」
《哥兒們》劇中最大的戲劇衝突來自巴比與亞倫的父母見面一幕,亞倫要求巴比「收斂一點」,讓巴比很受傷(代表「真正」的自己受到否定),巴比想要亞倫勇敢一點,也讓亞倫很受傷(代表巴比認為亞倫過於膽小)。而一段關係最需要被磨合的部分,除了性格的差異外,就是生活態度的包容與妥協。
對我來說,《哥兒們》絕對是近年最純愛也最老派的「傳統」好萊塢浪漫愛情喜劇,即使它有很多的鹹濕對話和多樣的伴侶關係,但影片最終仍是回歸到:憤世忌俗的人,變得溫柔、害怕承諾的人,坦然接受一段關係,而一隻孤鳥,終於不再孤單,找到一起飛行的夥伴。巴比在影片開場對電影公司老闆說不想拍一部俗爛的好萊塢愛情電影,《哥兒們》結局則是更加鞏固好萊塢電影對於愛情(造夢)的想像(就像《曼哈頓奇緣》看似顛覆迪士尼公主電影,其實底子裡仍是一部標準的迪士尼電影)。
《哥兒們》符合愛情喜劇類型作品的愛情觀(單一且忠實的伴侶關係),飾演亞倫的 Luke Macfarlane 和飾演巴比的 Billy Eichner,外貌和談吐也是很符合這類型作品的選擇(姣好討喜的外貌)。我一方面覺得《哥兒們》拍得保守,或說它就是故意要拍的保守,要在愛情喜劇類型中加入一部同志電影的身影;一方面覺得:同志不再是愛情片中,女主角身邊講話或刻薄或體貼的好朋友,或者同志電影不再有那麼多的悲情,不再只是害怕出櫃,而是真的去討論彼此生活觀念的差異,確實是相當大的進步。
當初看《哥兒們》的預告,被逗得哈哈大笑,這類型作品往往是預告越好笑,電影越難笑(有趣的部分都被剪進預告中),沒想到《哥兒們》不只預告好笑,正片也好笑,全片有一半的時間我都呵呵笑,有幾場戲則是讓我大笑出聲:例如:《威爾與格蕾絲》的黛博拉·梅西(Debra Messing)在片中的客串演出,就很讓人驚喜,笑果突出,或者巴比裝低沉聲音跟人搭訕一幕,既是致敬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還將芭芭拉·史翠珊演出的《楊朵》給融入劇情中,更是讓我笑到不行。
《哥兒們》拍得熱鬧、幽默、趣味,劇情有一點點老套,卻不影響我對電影的投入(喜愛)程度,本片的兩位男主角搭在一起,有愛的火花、「笑」果也是恰恰好:盧克·麥克法蘭(Luke Macfarlane)帥氣溫柔的談吐,應該會讓很多觀眾有戀愛的感覺吧、比利·艾希納(Billy Eichner)不只演出主角,也是本片的編劇,或許劇情有一些他的個人經歷在內,所以表演特別地真摯與誠懇。
最後,《哥兒們》片中,亞倫和朋友聊起好萊塢常常找異性戀演員演出同志角色,語氣裡有一點點挖苦的感覺,但我想了一下,早年好萊塢有不少同志演員不敢出櫃,以異性戀的形象遊走影壇,因此同志演出異性戀角色(而且演得很好)其實是一種常態啊。
movie_id: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