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半緣修道半緣君」

王國偉作品中華文化大使,一九五七年出生於浙江,曾從事醫學、文藝、外事僑務工作。
王國偉作品中華文化大使,一九五七年出生於浙江,曾從事醫學、文藝、外事僑務工作。

▲王國偉作品中華文化大使,一九五七年出生於浙江,曾從事醫學、文藝、外事僑務工作。

「半緣修道半緣君」出自唐代詩人元稹所作《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最後一句。白話直譯,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一半是因為(無法忘記)你。該詩流傳最廣的是前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詩作背景

《離思五首》是唐朝大臣,文學家、詩人元稹為悼念已故妻子所寫。抒發了作者對妻子韋叢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這組詩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八零九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八零二年),韋叢廿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元稹因思念之故,書寫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組詩。

詩詞原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逐句釋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已經見過茫茫大海的水,那其他地方的水就算不上是水了;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稱不上彩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得回頭顧盼(那些花),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一半是因為你。

作品賞析

詩作體裁為七言絕句。抒寫了至親至深的夫妻之愛,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比喻)的手法,表達了對亡妻的忠貞與懷念之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首句由孟子《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為水」脫化而來。第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賦》里「巫山雲雨」的典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中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

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于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作者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後人用此兩句,常喻人的閱歷廣,眼界就開闊,追求的目標就更高。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兩句常能引起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鳴。有人把這兩句詩寫在文學作品里。也有人寫在書信中,用來表達對對方的痴情。這就充分說明元稹這首詩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

後二句「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前句以花喻人,即使走進百花盛開、清馨四溢的花叢裡,也懶于回首、無心去欣賞那些映入眼簾的盛開的花朵,表示對女色絕無再留戀眷顧之心。後句承上「懶回顧」的原委含蓄地說,一是他對世事看破紅塵修道的緣故;二是因為失去心愛的人,再不會動心於其他的芳草繁花,這是悲痛無法解脫的感情上的一種寄託。「修道」對作者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因此,「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修道」也可以理解為修身、修德、治學的一種自我操守。

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的「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