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作者:黃慶源水墨畫家、黃慶源現代美術館館長。
作者:黃慶源水墨畫家、黃慶源現代美術館館長。

▲作者:黃慶源水墨畫家、黃慶源現代美術館館長。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出自唐代詩人孟郊所作的五言詩《遊子吟》,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體裁為樂府詩。

詩作背景

此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指出這首詩作于溧陽(今屬江蘇)。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纔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作者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遊子:離家在外或久居外鄉的人。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


詩詞原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逐句釋義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製,擔心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作品賞析

全詩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普通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繫在一起,寫出母子間的骨肉之情。

緊接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出了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這裡通過慈母為遊子趕製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時此刻,母親的千針萬線,針針線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脩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不能報答母愛于萬一。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