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台灣書法家楊靜江作品。
台灣書法家楊靜江作品。

▲台灣書法家楊靜江作品。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唐代詩人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白話直譯:老朋友要告別黃鶴樓嚮東遠行,在這景如煙花的陽春三月去揚州。

賞析

「故人西辭黃鶴樓」是說,老朋友要告別黃鶴樓嚮東遠行了。因為黃鶴樓在廣陵(今揚州)之西,所以說西辭。這一句不僅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由黃鶴樓(在武漢)乘船到揚州是由長江下行,所以說「下揚州」。在「三月」前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柳絮如煙、暗含鮮花似錦。三月是煙花之時,而唐朝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所以李白用煙花來形容孟浩然即將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對此行的羨慕之意。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詩作背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出蜀(今四川之地)壯遊期間的作品,體裁為七言絕句。唐玄宗開元十五年(西元七二七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西元七三零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詩。

註釋

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

辭:告別。

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頭。相傳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西元二二三年),歷代屢毀屢建。一九八五年重建。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豔麗的春景。

下:順流向下而行。

詩詞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全詩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體裁為七言絕句。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此時正逢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心裡沒有什麼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嚮往揚州地區,又嚮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當然,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不免令人傷懷。

詩的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作者:褚震岡,一九五零年出生於田園仙都之稱的浙江縉雲縣,作品格調清新、空靈孤介,是當代中國畫壇罕見「因境生意、因意立法」的原生態畫家。歸去來兮的詩境吸引他神與物游,長年在半半齋揮洒心境,經營著別開生面的淨土清流。中華詩壇泰斗洛夫評其作品「人文風韻與幽谷清泉融會無間,深得黃賓虹筆墨之神…」可謂深切而公允之論!

作者:海,民主人士、學者,著有《古詩詞經典名句賞析》《漢字概說》《成語概說》等著作和文章。

欄目策劃、採編:王輝丹,台灣新生報記者、大陸新聞召集人、港澳台美協理事、台灣國際身心靈研究發展學會理事;《中華成語典故學習詞典習近平用典釋義與溯源》台灣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