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立美術館開幕 重新定義城市藝術新風景

嘉義市立美術館開幕 重新定義城市藝術新風景。(江昭倫 攝)
嘉義市立美術館開幕 重新定義城市藝術新風景。(江昭倫 攝)


由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改建的嘉義市立美術館(簡稱「嘉美館」)11月7日正式開幕,在奠基「畫都」美術發展基礎上,首任館長賴依欣希望,不只回望過去在地藝術家成就,更希望透過專業策展,折射當代,看見未來,重新定義嘉義這座城市的藝術新風景。#央廣記者江昭倫嘉義報導#

新舊建築融合   城市藝術新風景

嘉義市立美術館整體空間包含三個不同年代、風格各異的建築體, 其中古蹟棟是一座於1936年由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設計的三層樓混凝土建築,原為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外牆轉角呈現弧形是一大特色,一、二樓樓梯處特別將柱頭、柱身設計為八邊稜角形的柱子,屬於現代主義過渡樣式建築。

(江昭倫 攝)

另外兩棟則建於戰後,2015年該處被選定為嘉美館所在地,2018年再經由黃明威與王銘顯兩位建築師率領的團隊以玻璃帷幕加上綠意盎然的庭園設計,巧妙連結,內部空間雖然不大,但卻因為新舊建築融合,呈現明亮現代又古典氛圍的美感,自十月開始試營運之後,就成為嘉義最新地標新美景,每個週末都吸引上千名民眾湧入,11月7日則宣告正式開幕。

(江昭倫 攝)

奠基「畫都」美術發展   重新認識在地美術史

嘉義從日治時期就藝風鼎盛,1938年首回「府展」,嘉義畫家入選人數占有二成,因而有了「畫都」美稱,代表藝術家包括陳澄波、林玉山等人,他們留下不少關於阿里山、玉山(昔稱新高山)以及嘉義城市為主題的創作。

首任館長賴依欣接受央廣記者專訪指出,像是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捐贈44件陳澄波經典畫作和15件「畫都」時期的畫家作品給嘉美館,嘉義在地資深藝術家也捐贈不少作品,總計超過三百多件,都豐富了嘉美館館藏。賴依欣:『(原音)其實嘉美館從2013年開始籌備的時候,其實就陸續有嘉義這邊的藝術家或他們的家屬就開始進行作品的捐贈,這個捐贈其實主要就是為了,因為其我們一直以來都沒有典藏經費,這些作品他們其實就是想要豐厚美館的典藏,也是支持美術館這樣子,所以陸陸續從2012年、2013年就開始有這些蠻資深藝術家這些作品的捐贈。』

嘉義市立美術館首任館長賴依欣。(江昭倫 攝)

這些「資產」也成為嘉美館成立後推動重建與重新認識嘉義在地美術史脈絡很重要基礎與起點。開幕首檔展覽「辶反風景」就是在此脈絡下,重新思考不同時代藝術家如何透過藝術創作與行動,再現自身與自然的詮釋和批判關係

嘉美館為平台  驅動城市藝文能量 

賴依欣強調,因為這些重量級前輩藝術家以嘉義為主題的創作,使得嘉美館具有和其他美術館不一樣的「優勢」,但嘉美館更希望在回望過去的同時,具有提出關於藝術文化前瞻性議題的能量,進而轉動整個城市的藝文發展,連結更多藝術的可能性。賴依欣:『(原音)對,我覺得是有不少可以談的地方,因為它過去30年代就被稱為「畫都」,所以就是一個很人文精神薈萃的地方,但我會覺得,如果要去談某種優勢的話,就我們不能一直回看過去,我覺得那個優勢應該要建立於那個轉化跟轉譯的能力,怎麼樣讓它跟當代生活能夠重新產生一個連結,然後用一個比較有趣的或是脈絡化的議題來重新去回看,甚至折射當下,然後可以去想像一個未來這樣子。』

(江昭倫 攝)

賴依欣不諱言,以一年約新台幣5千萬的經費,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確實是一大挑戰,加上典藏、研究與專業導覽人員仍不足的情況下,就必須善用與館外專業資源的連結,同時在出版品內容上強化專業討論,並透過中英文呈現,便於與國際交流。

賴依欣強調,嘉美館的誕生是一個很重要的基地,他們希望藉此平台,除了為重建嘉義美術史盡一份心力,也希望讓藝術文化能往外擴散,讓嘉美館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美術館。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