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設養豬專區 政府衝豬肉形象

農委會推動「養豬專區」提供現代化設施,號召養豬小農們一同發展規模經濟。(photo by Bernhard_Staerck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政院即將協助養豬小農轉型。「將在嘉義縣建設大型養豬專區,輔助多數養豬小農們採用現代化技術養豬,並進一步推動沼氣發電,預計2018年底動工。」農委會主委林聰賢28日在政院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強本」策略之一,未來還要繼續向世界衛生組織(OIE)爭取「口蹄疫拔針」,盼2018年7月達成拔針目標,讓台灣養豬業再佔亞洲市場鰲頭。

台灣養豬戶多屬一千頭以下的小場養殖,無法像台糖等大養豬場引進新技術、設備,漸難滿足台灣提高環保意識的養殖標準,如養豬產生的異臭味等環境條件都讓附近民眾不滿,也導致農二代不想繼承家族養豬事業,而近年天氣悶熱也讓豬肉產出減少,日前毛豬拍賣價甚至飆上每公斤85元的「天價」,農委會推出「養豬專區」,希望一舉數得為台豬強本。

「請農委會持續推動畜牧糞尿沼氣發電再利用措施,透過民間業者及政府共同努力,發展循環農業,減少污染處理成本,同時改變社會觀感。」行政院長賴清德28日在院會特別裁示,積極推動改建現代化豬舍及循環農業園區等規劃提升經營效率,並加強青年及專業養豬農民培訓,發展在地特色品牌豬肉。

林聰賢在院會後記者會上指出,「農委會預計與屏東、台南、嘉義、彰化及雲林等5縣市合作規劃養豬專區,目前嘉義縣與民眾的溝通已有一定進展,預計2018年底動工。」國人每年每人約食用35~39公斤的豬肉,需求量非常大,而養豬產業的困境在小農養殖出現人力老化、農二代不願繼承與不符環境標準等問題,養豬專區可一併解決這些問題。

「小農們及農二代可以遷移加入養豬專區,或成為契作戶,利用政府提供的現代化設施,朝向規模經濟的養殖模式發展,減少養豬形成的環保爭議,共同優化養殖環境。」林聰賢說,台灣的豬肉市場曾在口蹄疫爆發前獨佔亞洲市場鰲頭,在拔針可出口豬肉前,將同步擴大輔導完成年產值4億元以上的10個地方性特色豬肉品牌,盼拔針後再次引領亞洲市場。

被問及何時才能拔針?林聰賢指出,2015年金門出現A型口蹄疫症,至今還是被國際認定的口蹄疫區,而台澎馬則被OIE認定為「施打疫苗的口蹄疫非疫區」,但至今未再出現病例,有希望申請拔針認定,不過豬農們手上還有口蹄疫苗,為了預防都會施打,會持續輔導豬農,盼在2018年7月1日通過OIE認證,台灣是已拔針不再打疫苗可出口豬肉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