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ARM 交易:軟銀的私募投資之道

外界常常給私募股權公司差評,這並非沒有理由。在典型案例中,一群穿着西裝的男人(出於某些原因這些人似乎總是男性)從曼哈頓蜂擁而至,拿着 Excel 表格和告知通知書,毁掉某個組織,同時用一些數字遊戲去填補資產負債表上的窟窿。

這些人被視為禿鷲、寄生蟲和八爪魚。這些人大多在高中時期贏得過競爭,但他們現在是最不受歡迎的人群。

有時候,這樣的重組可以挽救一家組織。是的,許多公司需要 “帶着商業計畫書的近藤麻理惠(日本收納大師)”。然而,這種模式最適合連鎖零售行業,從傳統意義上來說與科技公司完全不兼容。

在科技行業,私募收購很難,因為對大部分公司來說,最大的投入是人才(即研發)。如果削減研發支出,那麼被收購資產的估值就會快速下降。與零售和制造業不同,在科技行業,如果想要讓數據更好看,隻有少量成本杠杆可以有操作空間。因此,私募股權公司通常不願在科技行業進行大規模收購。

因此,這周在紐約與西蒙·塞格斯(Simon Segars)的交流很有意思。塞格斯是芯片設計公司 ARM 的 CEO 和資深高管。ARM 總部位於英國,其芯片設計是全球數十億臺設備的核心。在過去 20 年時間里,ARM 經歷了不可思議的快速發展。由於智能手機在全世界的普及,該公司的設計被用於 229 億塊芯片。

然而,這樣的成功也一直伴隨着壓力。正如布萊恩·希特(Brian Heater)在 “智能手機的狀態” 一文中所做的分析那樣,隨着消費者延長升級周期,創新步伐放緩,在大多數市場智能手機的增長已經減速。再加上美國和中國之間持續不斷的貿易糾紛,突然之間,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手機芯片設計公司已經不再像幾年前那麼令人羨慕。

如果作為一家面臨這種局面的上市公司,ARM 將面臨來自投資者令人難以置信的壓力。投資者會要求 ARM 削減研發支出,同時實現短期收入目標,但研發能力是驅動 ARM 未來增長的根本來源。不過,ARM 並不是上市公司。軟銀創始人及 CEO 孫正義於 2016 年以 32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ARM。

目前對 ARM 的評價並不與股價掛鉤,軟銀也不像一般私募控股公司那樣追求短期内的回報。目前,ARM 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的發展,以及開拓新市場。塞格斯對 TechCrunch 表示:“我非常幸運。儘管智能手機市場正在放緩,但我的股東對我說,你可以瘋狂投資,以把握未來的增長趨勢。這就是我們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

ARM 原本可以繼續押註當前的產品線,但軟銀的控股帶來了新機會,讓 ARM 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探索其他領域。該公司現在專註於多個領域,例如 5G、物聯網和自動駕駛。“我們期待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技術將自己置於正確的未來,從而把握未來的增長。” 塞格斯說。

這方面戰略需要一些認真而大膽的嚐試。根據軟銀最新的財務報告,ARM 去年的 EBITDA(息税摺舊攤銷前利潤)為 2.25 億美元,同比下降 21%,淨營收為 18 億美元,同比僅增長 0.2%。與此同時,由於增加了數百名新員工,並且在英國劍橋興建新的總部,ARM 的運營費用出現上升。這些研發投入很大,並且不會立刻看到回報。

然而,這正是孫正義和軟銀處理這筆私有化交易的方式。“在收購過程中,孫正義對我說,‘你負責經營業務,我隻關心長期戰略而不會干預,你自己知道你在做什麼。’ 在這個問題上,孫正義完全信守諾言。” 塞格斯說,“在日常經營中,軟銀完全放手給我們。”

與大部分私募股權公司不同,孫正義對公司的具體經營數據不感興趣。“在我介紹業務進展時,他甚至會睡着。但一旦談到長期戰略,他就會滔滔不絕。” 塞格斯說。

通常情況下,私募投資的模式是抛出資產負債表上的高息企業債務,以求獲得更高的回報。但軟銀避免這樣的做法,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儘管去年年初軟銀曾經考慮透過貸款的方式利用 ARM 去套現,但這種傳聞最終沒有得到證實。在我們問到杠杆問題時,塞格斯證實 “我們完全沒有”。杠杆問題困擾着軟銀集團的其他業務和實體。

大股東看好 ARM 的前景,並且利用財務魔法為公司提供發展所需的資源,但孫正義對公司的耐心並不是無限的。典型的私募投資會在收購的 5 到 7 年時間里獲得回報。與此同時,孫正義已經明確表示,會在大約 5 年時間里推動 ARM 重新進入公開市場。

“我很肯定,在我們重新上市的前一晚,我會思考,‘希望我們有更多時間,你知道 5 年的時間聽起來很多。’” 塞格斯說,“在 ARM 内部,我們認為 ARM 目前正處於投資階段。我們的目標是,到我們重新上市時,來自新市場的收入能夠起飛,帶來利潤,而我們又回到了營收不斷增長,利潤率不斷擴大的環境中。”

換句話說,軟銀收購 ARM 是典型的私募股權交易,但重點是讓公司的基本面重回正軌,而不是玩財務遊戲,同時解僱員工。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奏效,也可能行不通,但這是幫助科技公司成長的正確方法。

還有多少其他科技公司可以使用這種方法?有多少其他公司也希望,他們的股東能真正專註於未來的增長?過去 20 年里,硅穀創造了數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但還有更多價值有待挖掘。最棒的是,這不需要用 Excel 表格來實現。

翻譯:維金

Arm shows SoftBank does tech PE the right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