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程重生的台灣火刺木 成花蓮最大株原生種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5日電)花蓮木瓜溪畔因水利署河川局工程,意外發現2株台灣火刺木,經與林管處合作撫育已超過5公尺高,可能是花蓮境內最大株原生種;附近開始復育種植,盼找回長輩記憶裡的景象。

台灣火刺木生長在花東縱谷的平原地帶,自花蓮太魯閣立霧溪起至台東市附近都可見到,因果姿優美鮮紅可愛,常被做為盆栽植於庭園中供觀賞,野生的也因此逐漸減少。

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將台灣火刺木列為易危(NVU)等級;在環評植物生態評估技術規範中,台灣火刺木被列為第一級稀特有植物。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長謝明昌說,今年初在木瓜溪護岸及河川環境改善工程施工過程中,意外發現2株相連的台灣火刺木,周圍長滿比人高的芒草,且被許多藤本植物如小花蔓澤蘭、槭葉牽牛等緊緊覆蓋。

施工團隊當下將植株做保留且通報給生態檢核團隊,生態檢核團隊確認為台灣火刺木,隨即協助清除樹冠層上覆蓋的藤本植物,使台灣火刺木重見天日。

讓人驚喜的是,原本長年受到藤本植物纏繞遮蔽使得樹勢虛弱的台灣火刺木,在重新獲得陽光且充足雨水的滋潤下,重新長出滿樹新綠嫩葉,欣欣向榮,非常漂亮。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與林務局花蓮林區管處今天在木瓜溪初英華隆堤段合辦移除銀合歡及復育台灣火刺木共學活動,邀請在地社區居民及NGO團體參與。

謝明昌表示,木瓜溪擁有豐富的水資源環境,利用初音發電廠尾水設置微水力發電設施,做為社區等活動使用。2株台灣火刺木與花蓮林區管理處合作撫育,結了2次果實,成為原生復育的種源及木瓜溪河岸重要地景,也開啟與周圍社區,一起學習的機緣。

花蓮吉安鄉干城村長林世昌說,世居初音山下,早年這一帶曾經氾濫過,感謝河川局整治;小時候隨處可見台灣火刺木,大家都會摘果實吃,在經濟不寬裕時代,是孩子的零食。

生態專案公司執行長吳昌鴻指出,目前台灣火刺木已非常稀少,其果實鳥類非常喜愛,有些民眾家裡盆栽種植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種叫「狀元紅」。

除植物之外,生態也非常豐富,目前在護岸及河川環境改善工程高灘地內已紀錄到28科45種鳥類,包括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大冠鷲、環頸雉、彩鷸和烏頭翁;魚蝦蟹螺貝類有10科17種,包括瀕危的菊池氏細鯽和僅分布於花東地區的台灣特有種台灣絨螯蟹。(編輯:黃世雅)1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