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少子化風暴 長榮大學超前部署克服挑戰


少子化風暴如滾雪球般波及全世界,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由於人口密集度不同,各城市影響程度也不一樣,位處南台灣的長榮大學頗為有感。幸在董事會強力支持下,提前規劃轉型策略與變革方案,全校教職員工生也同校一命齊心努力。李泳龍校長表示,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是為培育下個世代人才,透過淨零碳排與南方戰略,長榮大學已走在脫胎換骨的道路上,有信心克服這場風暴帶來的挑戰。

由於台灣出生率逐年降低,少子化風暴襲向大專校院,教育部推出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因應,期望藉由與新南向國家的交流,減輕少子化帶來的衝擊。李泳龍校長表示,教育部於106年至110年推動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總經費達56億8千多萬元,分5年執行,其目標為提供優質教育產業與專業人才雙向培育、擴大雙邊青年學者及學子交流、擴展雙邊教育合作平台。

李泳龍校長表示,擴大雙邊交流主要是吸引東協及南亞優秀青年學子來台留學或研習、鼓勵國內青年學子赴東南亞及南亞地區深度歷練,進而培養新南向國際事務人才,擴展與新南向國家雙向交流。該校近年來深化東南亞國家交流有良好的成果,目前有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印度等21國近300名國際學生,僅馬來西亞就有大學姊妹校9所、夥伴高中45所、學生百餘人。

根據教育部資料,馬來西亞是我國教育合作的重要夥伴之一,110學年在台大專校院留學及研習的馬來西亞學生人數有1萬2510人。此次馬來西亞留台聯總舉辦台灣教育展,就有81所大專校院參與。李泳龍校長說,該校也由副校長吳佩芝帶隊參加,副校長孫惠民及創新育成中心團隊則將於8月26日至9月5日,前往東馬、西馬舉辦咖啡工作坊,強化雙方的交流。

至於淨零碳排,長榮大學也超前佈署。李泳龍校長指出,因應氣候變遷,世界各國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的承諾,該校設置淨零永續推動辦公室,統合校內教學與研究資源,讓學生取得跨學院的環境、社會、治理等課程及零碳排學分的基礎知識。此外,也積極規劃興建綠能電廠作為附屬事業,讓學生可以實際參與創造清淨能源的過程,體驗發電設備鋪設與維護管理,學習綠電憑證的營利模式,培育畢業即戰力的能源人才。

李泳龍校長表示,該校大門口外觀富有南方熱帶風情的圓頂建築,是即將啟用的竹構多功能展演教室,使用在地的生質材料,是台灣少見的負碳理念與科技設計的永續建築,這就是該校下個世代的精神—無懼挑戰、擁抱永續、迎向南方。長榮大學多年來的努力獲得肯定,2022年大學影響力排名601-800名,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801-1000名,未來將持續深耕在地、連結國際,朝永續發展典範大學的目標前進。

更多新聞推薦

舊大安溪橋斷橋 中市議員要求速修復銜接連結自行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