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1/3攝護腺癌發現已轉移

台灣有1/3的攝護腺癌病人在發現時已經轉移,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馮思中表示,讓癌症根除、無尿失禁、勃起正常,是攝護腺癌治療的三個完美。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邀請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馮思中教授主講「攝護腺癌防治掌握先機」。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其發生率在台灣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統計,台灣每年大約有6644名攝護腺癌新個案發生,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7人,為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108年死亡率則占十大癌症死因排第6位。107年攝護腺癌發生率相較106年每10萬人增加3人,為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之一。

攝護腺癌好發在50-70歲,可以和攝護腺肥大一起發生,有家族遺傳,超過50歲的男生應做抽血PSA指數檢查(正常0-4ng/ml)、泌尿科指診,必要時切片檢查。

國民健康署表示,早期的攝護腺癌幾乎沒有症狀,當症狀出現時往往已是晚期,其可能的症狀如血尿或精液中含血、頻尿(特別是夜間)、尿流微弱或中斷、排尿困難、排尿疼痛或灼熱、腰部/骨盆/大腿持續疼痛,但攝護腺感染或是攝護腺肥大等問題,也可能引起上述症狀,所以有上述任何症狀,應儘速至泌尿科就醫。目前臨床上用來發現攝護腺癌的做法,是檢測血液中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濃度和肛門指診。

一般而言,血液中的PSA數值越高,攝護腺就越可能有問題。但PSA數值受到年齡和種族等其他因素影響,有些人的PSA數值可能天生就較高。此外,某些醫療處置、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感染等因素也會影響PSA數值的高低,由於許多因素都會影響PSA的數值,故PSA數值高不代表一定有攝護腺癌,也不是所有攝護腺癌病人血中的PSA都會偏高,所以檢查之後,必須經過專業醫師判讀。

治療方式,依期別不同包括:積極監控、開刀、放射治療、冷凍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近年在治療上也不斷推陳出新,像是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或HI FU focal therapy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海福刀兩小時治療完畢,短暫住院,恢復時間短通常為一兩個星期,首次HIFU治療後癌症又復發,可以再次使用HIFU。在HIFU後進行其他治療,例如手術或放療。

攝護腺癌與西方飲食、年齡結構老化等有關,建議紅肉、高脂肪類的食物少吃。攝護腺保護食物有纖維素、異黃酮和黃酮、南瓜子、茄紅素、硒等,若有攝護腺癌者不建議攝取硒;有攝護腺問題者,避免辛辣食物、減少紅肉攝取、避免菸酒等。

國民健康署也呼籲,若要預防攝護腺癌,建議民眾預防勝於治療,不吸菸、規律運動、多吃蔬果,將身體維持在最佳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