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施打禽流感疫苗「弊大於利」 感染禽場復養時程可望縮短35天

禽流感H5N1病毒衝擊國際家禽產業,農委會今(24)日召開「禽流感防疫專家座談會」,討論國內是否施打禽流感疫苗及案例禽場復養時程等議題。與會專家考量疫苗製造及施打操作難度高,且施打疫苗後雞隻會排毒(viral shedding),不見得降低感染風險、監測成本也高,「弊大於利」,決議持續觀察歐美先進國家使用情形,收集、更新疫苗資訊,再依國內產業現況評估可行性,農委會將於1個月內提出精進規劃,再邀專家討論。

國內爆發禽流感禽場須全場撲殺,完成清消,空場達42天、經過兩個病毒潛伏期後,加上一周檢驗時間,約等待50天才能復養,但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已將禽流感潛伏期縮短至14天,農委會防檢局考慮縮短案例場可復養時間至28天,加上一周採樣檢驗時間,總計約35天,則獲得專家一致同意,認為有利引導農民自主通報。

國際使用禽流感疫苗國家計有中國、越南、埃及、印尼、墨西哥等國,但施打疫苗國家均無法有效控制禽流感疫情,且仍有人類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具有公共衛生風險。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謝快樂指出,禽流感強病毒株每年有變化,不是進口疫苗就可適用國內疫情,且禽流感疫苗只能用死毒疫苗,製作疫苗有效性劑量要達10的8次方,強毒株培養困難,製造疫苗難度高;使用疫苗或許可維持蛋雞生產,具有經濟效益,但蛋雞會排毒,雞場一周清一次雞糞,環境病毒累積跟沒使用疫苗雞場差不多,無法有效降低疫病感染風險。

臺大獸醫學院退休教授蔡向榮質疑國內雞場是否有足夠生產疫苗產能,符合疫苗生產的規格場不足,也無法生產疫苗。臺大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指出,施打疫苗,後續病毒監測成本更高;她強調,人染病可以控制切斷感染鏈,雞無法,因此雞場落實生物安全應是更重要的課題。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院長張照勤表示,現況沒有適用疫苗,未來即使有好疫苗也要避免排毒造成隱形感染,監測將更為困難,等到想成為不施打疫苗的非疫區國家,投入心力要更多;他建議,除非疫情無路可退,再考慮施打疫苗;因雞隻無法不排毒,除非有高度人畜共通威脅存在,施打疫苗才有實際效用;未來研發疫苗須能區辨野外跟疫苗感染株差異;也應思考完整退場步驟。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許振忠則指出,除非疫苗可以噴霧或飲水方式施打,才有可能施打疫苗,若疫苗仍需透過肌肉注射,國內養禽產業人力老化,「一棟雞舍施打4、5天都打不完」,實務面做不到,雞農也無法接受。

但臺大獸醫學院退休教授王金和則指出,施打疫苗雞隻排毒量低,不一定會造成病毒嚴重突變;國內擔心施打疫苗可能導致禽產品不能出口,但實際上WOAH要求,施打疫苗只要做好監測,國際貿易不能以施打疫苗為由給予貿易障礙。

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謝世良也指出,受到COCID-19疫情影響,國際mRNA疫苗技術持續進步,國內中研院、國衛院也在發展,mRNA疫苗適合變化快速的病毒,國內絕對有能力發展mRNA禽流感疫苗,mRNA技術也有望發展噴霧式疫苗。

農委會推動禽舍升級改建,強化養雞業對氣候逆境的耐受性,與會專家也提醒除了硬體設施升級,更應教育禽場人員落實生物安全操作,甚至作為禽場復養、補助的前提條件;持續加強案例禽場流行病學調查,進行國內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分析;推動統進統出批次生產模式,擴大雞蛋洗選及洗選廠蛋箱清潔消毒政策。陳吉仲允諾,雞蛋產業全面推動洗選。

更多農業新聞
農委會今年推動蛋中雞場政策型保險 雞蛋4、5月每月進口逾3千萬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