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提前至少2個月就拉高避險比率 台幣升值1%僅影響國壽損益表15到20億
國泰金23日舉行第一季法人說明會,會中法人與媒體都相當關注新台幣升值、壽險業匯率損失的議題。(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國泰金今(23)日舉行今年第一季法說會,由於新台幣匯率已在今年4月升值了3.6%,5月升勢更是加劇超過6%,因此匯損議題也成為法人相當關注的焦點。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表示,因國壽在年初已提前拉高傳統避險與進行替代避險,使得台幣兌美元每升值1%,粗估對損益表影響僅15~20億元,比預期的風險低。
去年底開始逐步增加避險比率及替代避險
針對因應匯率損失的衝擊,林昭廷指出,國泰人壽應該是主要同業裡面,少數從去年底一直到現在逐漸都有拉高避險比例的一家公司,大部分同業都是在這段期間都是降低避險比例,但國壽趁著今年第一季的時候台幣還貶值的時候,就逐步增加NDF的避險部位,加上當時NDF的避險成本也相對低檔,且也把避險天期拉長,新增避險的天期幾乎都集中在6個月~1年,甚至有的也拉到2年。
基於上述原因,國壽傳統避險加NDF的避險比率已從去年底約64、65%,上升至今年第一季的69%,另外,同時也增加雜幣的部位,例如韓元、星幣等,使得替代避險的有效性明顯改善。
林昭廷指出,在外幣資產避險結構裡,大約只有22%的比重會在損益表上面受到匯率影響,以數據估算,國壽外幣資產約5.65兆新台幣,扣除同一幣別的外幣保單,5.65兆元約有68%會有匯率風險,因此5.65兆元乘上68%再乘上22%,也就是大約8400多億元台幣,這是整個國壽會受匯率波動影響的部位。
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1%,影響國壽損益表僅15~20億元
不過,因為又具有替代避險,以4月來講,可以抵銷掉40%的外匯,因此8400多億元乘上60%,大約是5千億元左右,是真正會受影響的淨曝險部位。以4月的台幣升值了3.6%估算,加上外匯價格準備金可抵銷掉60%,因此5千億乘上3.6%再乘上40%,約有73億元的匯兌損失,等於新台幣兌美元若升值1%,國壽匯損約20億元左右;若新台幣兌美元升值1角,國壽匯損約6.3億元。
再加上國壽提前加碼NDF的避險部位,有賺到NDF的評價利益,因此實際上4月新台幣兌美元升值1%對損益表的變動僅15億左右。林昭廷指出,截至4月底為止,外匯價格準備金大約還有305億元餘額,且累計前4月還增提了30億元,「我們大概是唯一一家前4月外匯準備還增提的壽險公司。」
林昭廷指出,假設以2024年底新台幣匯率約32.78元出發,若台幣升值10%,約來到29.5元,預估對淨值比的影響約-0.7%,資本適足率(RBC)也只下降30%,預估衝擊不大。
國壽已遞件申請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
目前已有多家壽險公司已向金管會表達將申請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主要是將提存及沖抵比率提升至100%,也就是說,當今年4~5月台幣升值出現匯損時,壽險業者可動用準備金做100%沖抵,撐住獲利。
對此,林昭廷也證實,目前國泰人壽已經通過董事會,向金管會遞件申請外匯價格準備金新制,假設5月可以獲得核准,當然5月就會適用新制;一旦外匯準備新制通過,就不會產生匯損。
但林昭廷強調,未來台幣走向雖然很難說,但他也呼籲投資人不要太看重短期變動,目前觀察還在長期的區間之內,因此對於今年的避險成本目標還是可以控制在1~1.5%避險成本區間內。
更多信傳媒報導
中國小米電動休旅挑戰特斯拉 自推手機晶片由台積電代工
「花蓮四季好頻」原鄉盛夏之旅 5月23日首登台北
進入非核家園夜間火力發電飆破9成 藍白提案台中發電廠無煤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