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掛牌在即 揭示台灣人權新頁

歷經6年時間籌備,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年正式成立,並預定於5月17日及18日分別在白色恐怖綠島及景美紀念園區舉行掛牌儀式,為台灣落實人權教育、開闊人權視野,揭開新的一頁!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1951年5月17日是第一批政治受難者被移監至綠島新生訓導處的重要日子,因此選擇在517為綠島人權園區正式掛牌,有其重要意義;隔天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則為景美人權園區掛牌。 517當天,人權館將邀請當年政治犯與政治受難者家屬重返綠島見證歷史一刻,現場將演出50年代政治受難者蔡瑞月老師所創作的精典舞碼「傀儡上陣」,還有台東縣新興國小合唱團的演出;當晚紀念晚會則邀請青年歌手、樂團以及綠島國小森巴鼓隊、公館國小醒獅戰鼓團演出,希望透過兒童、青年的表演參與,並連結與人權主題相關的音樂及舞蹈,重現歷史記憶並記取教訓。 5月18日景美人權博物館掛牌的同時,則同步啟動國際人權影展,並搭配世界人權宣言70週年,舉辦一系列人權講座活動。人權館也將公布景美人權園區未來的空間規劃方向,包括新增人權繪本專區,讓小朋友更容易親近、認識人權的意義。 人權館館長陳俊宏強調,國家人權博物館下轄白色恐怖綠島、景美紀念園區,是亞洲第一座結合歷史遺址,闡述威權統治傷害人權歷史的博物館,未來將肩負推廣人權教育、研究史料、挖掘真相,以及扮演國際人權交流平台三大使命。陳俊宏: 『(原音)我們希望未來的兩個園區,國家人權博物館可以扮演人權教育的「中央廚房」的一個使命啦,去做一些各式各樣人權素材和教學資源;另外一個部分就是研究的部分,來協助說我們在做所謂的轉型正義,在挖掘歷史真相這件事情,國家人權博物館可以扮演的角色;另外一部分就是做一個我覺得是作為一個國際(人權)交流的平台。』 陳俊宏表示,國家人權博物館正式成立掛牌後,勢必要舉辦各式活動貼近一般人的生活,才有助於人權教育扎根,開拓人權視野,責任將更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