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署今揭牌 林右昌:讓國土保育與國際永續接軌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首任署長陳茂春(右)正式就職。   圖:內政部提供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首任署長陳茂春(右)正式就職。 圖:內政部提供

[Newtalk新聞]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今(20)日舉行揭牌及首任署長陳茂春布達典禮。部長林右昌表示,升格的這一哩路走了很久,未來將整合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濕地以及海岸的經營管理,共同執掌國家公園法、濕地保育法及海岸管理法,也代表台灣在國土與保育系統的擴大及整合。

林右昌說,國家公園法在61年公布施行,國內首座、墾丁國家公園在71年成立,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擁有9座國家公園及1座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一路走來非常不簡單。首任國家公園署長由內政部參事陳茂春出任,他曾擔任陽明山、雪霸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及內政部主任秘書、參事兼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籌備處主任等,過去也跟國家公園系統內的同仁共事,其具備有豐富經驗與前瞻視野,相信一定能夠帶領同仁向前邁進。

林右昌表示,這麼多年來,必須說一句「還好我們有國家公園」,還好有國家公園法的頒布施行及展開成立國家公園的相關工作,還好有各位的參與,在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一同守護如此大範圍的國家土地及自然資源,也讓台灣的重要自然資產能夠被世代傳承。

林右昌進一步指出,國家公園署將邁向新的發展目標,推動新一代的國家公園系統,並整合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濕地以及海岸的經營管理,共同執掌國家公園法、濕地保育法及海岸管理法,也代表臺灣在國土與保育系統的擴大及整合。他強調,這次升格不單是機關位階提升,更代表國家對於自然資源、人文歷史價值的重視,而台灣的國家公園將成為我們面向國際的一張名片,未來無論是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減碳、永續發展等議題,台灣國家公園都能為地球永續經營盡更大的力量。

林右昌期許國家公園署未來必須要完成以下幾項任務:第一、成立國家指標型生物的保育及復育計畫,建構系統性、跨國家公園的合作行動,例如臺灣黑熊或山椒魚,3座高山型(玉山、雪霸及太魯閣)國家公園應該要三位一體,就其核心保育物種,彼此要共享人力、經費等資源,讓保育量能得以擴大及延伸,透過跨國家公園的合作行動,達成跨空間、領域的保育策略;第二、攜手各機關,如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等推動保育行動計畫,就南北物種遷徙的路徑,如紫斑蝶的南北遷徙路線,以墾管處、陽管處作為南、北起點,中間串聯各縣市的社區、村落,結合縣市政府力量一起為策略行動增強力量與資源。又譬如「北緯23.5度的生態空間串聯計畫」,就是一個橫向的串聯計畫,推動範圍以超過國家公園,它會結合各縣市、海洋與高山的生態系統、領域及廊帶。這必須要跨機關的協助,同時還需要與部落、社區、民間社團能夠連結在一起,共同攜手合作。

陳茂春表示,國家公園在過去已累積相當豐富的研究及保育成果,未來他會加速推動國家公園跨域資源共享及國際合作等工作,對內,守護國內珍貴自然環境與資源,全面性的國土保育網絡也已經成形,未來也會建立國家公園指標性物種計畫,如玉山黑熊、雪霸山椒魚及墾丁紫斑蝶等,推動跨域機關合作平台,拓展園區外的合作及深化區域物種保育量能,以擴大國家公園保育價值。此外,社區、部落夥伴關係的建立,如墾丁社頂部落,獵人轉換成自然生態保育解說員;玉山布農族的夥伴從使用慣行農法耕作,轉為有機耕作;雪霸國家公園推動封溪護魚,當地民眾從一開始的反對,到現在的支持,這都是過往成功的案例。對外,也會因應全球保育、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等發展目標,積極與國際接軌,讓台灣國家公園也能代表臺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推動。

陳茂春指出,國家公園署的另一個關鍵任務就是國際連結,除了國際研討會的參與和籌辦外,也將與他國的國家公園締盟交流列為重要工作,促使從業人員能夠有固定且深度的交換學習計畫。同時,也要讓台灣國家公園之美,成為能吸引到更多國際人士來台深度探訪的敲門磚,將規劃友善及永續生態遊程及區域內(含山屋整建)環境優化等,來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及培育支持國家公園事務推動的正向力量。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媒體報導2高官爽揩公家油 國安局:非屬實 廉政署已結案
駁黃國昌指控「圖利」特定金主 鄭文燦:抹黑不代表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