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記憶庫明上線 由下而上共寫臺灣歷史

文化部建置的「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自106年起,跨部會合作,至今已經蒐集270萬筆影音、圖像等珍貴的資料,文化部宣布,「國家文化記憶庫」將在明天(17日)臺灣文化日正式上線,讓國人由下而上的共同參與國家文化記憶的建構。

文化部為了加速文化資源的開放利用,促進民眾參與在地知識與記憶的保存,從民國106年起啟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與數位加值應用計畫」,並成立「國家文化記憶庫」,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文化記憶是國家記憶最重要的部分,臺灣的國家文化記憶庫就是記憶臺灣文化、是臺灣的文化銀行,這次打造的國家文化記憶庫有四大特色:是最豐富的臺灣文史資料庫、最容易親近的資料庫、是活的資料庫及盼成為有產值的記憶庫。

國家文化記憶庫整合22個縣市政府、117個民間單位、18個中央跨部會及12個文化部部屬博物館共同協力,至今存達270萬筆以上資料,如布袋戲大師陳錫煌完整的操偶手藝紀錄片;國寶級唸歌老師楊秀卿等說唱藝人及當時藥商與電臺的唸歌資料;風靡臺灣五、六年級的「諸葛四郎」經典IP,還有7,372頁漫畫、1,749筆文獻手稿的數位資料;還有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小故事101》,啟發國人對臺灣主體文化的認識與認同等,出席活動的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次長表示,108年新課綱上路後,強調學習與生活連結,國家文化記憶庫就是臺灣生活的歷史記憶,包括國家教育研究院出版的臺灣故事101、國立臺灣圖書館及社區大學做的地方學,都是屬於臺灣的重要記憶,希望未來都能收錄到國家文化記憶庫中。

國家文化記憶庫上線後,除了機關團體外,民眾也可以在故事區上傳珍貴的資料,而目前網站上的內容有超過5成2都可開放授權非商業加值使用,可加速文化內容的活化與流通。教育電臺記者曾鈺羢臺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