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會議尊重族群語言 氣勢磅薄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國家語言發展會議9日在師大舉行,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對於國家語言名稱建議,文化部後續將提出方案與各界充分討論,但最重要原則是尊重每一個族群想要使用的語言名稱。

行政院長蘇貞昌致詞時分別以阿美語、台灣客語、台灣台語及台灣手語向大家問好、致意,其中以手語問候最讓聾人朋友感動。

文化部主辦首次國家語言發展會議,邀請教育部、原民會及客委會擔任共同主辦單位,會議以「邁向國家語言新時代」為主題,由諮詢委員方耀乾、呂東熹、陳秀琪、張維安、林修澈、陳張培倫、陳高志、張榮興、鄭清鴻、廖元甫等,帶領各領域與談人,以及百名線上參與公民,就國家語言尊榮感、生活化、學習力及應用力4大議題討論。

李永得表示,初步建議在書面語的部分,可以通稱使用台灣原住民族語、台灣客語、台灣台語、台灣華語、台灣手語、馬祖語等名稱。

至於口語稱呼,則建議可採「約定俗成」,尊重每一個族群希望使用的名稱,真正落實尊重「多元文化」。

在政府推動本土語言部分,李永得說,客家語與原住民語都做得很好,但是針對台灣台語、馬祖語、台灣手語等目前缺乏明確權責機構的國家語言,文化部將與教育部共同討論、分工,讓每一種語言在研究、推廣等,都能有專責單位負責,使每種語言都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以建立更友善的多語言共同發展環境。

至於語言現代化的問題,文化部將建議成立跨部會的整合推動會,針對各國家語言的語料庫、AI應用、拼音法等進行討論及共同發展。

李永得最後結論再度提及電視劇「斯卡羅」裡所展現的語言文化性,「第一次聽到排灣族有那麼多種語言,很感動,劇中客家人可以聽懂原住民族語,互相學習」。

李永得強調,院長蘇貞昌已同意國家語言發展的經費會增加,員額會增加,文化部將提出4年國家語言復振中長程計畫,以更多資源共同推動國家語言的復振與發展。2021/10/10

國家語言發展會議 李永得:迎向語言共和國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文化部邀請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共同主辦首次「國家語言發展會議」, 9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正式大會,行政院長蘇貞昌帶領各部會共同與會,承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縣市政府代表及關心國家語言復振與發展的公民,透過實體會議及線上共同參與。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文化部將提出4年國家語言復振中長程計畫,以更多資源共同推動國家語言的復振與發展。

行政院長蘇貞昌致詞時分別以阿美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及臺灣手語向大家問好、致意,蘇院長指出,「每一個人的母語都是最美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靈魂,母語斷、文化滅」。過去,威權政府為方便統治及展現威權,打壓與自己不同的語言;在民主自由時代,如果在生活中沒有實際活用語言,語言則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加速流失。「唯有真正認同這個土地,真正尊重、平等,真正知道什麼是語言、文化、載體、靈魂,這塊土地才會多采多姿、人才會彼此尊重、文化才會代代相傳」,期許各部會一定要更努力推動國家語言發展、落實母語活用,讓臺灣因為平等、尊重母語,更為多態多樣。

文化部長李永得在致詞時說,國家語言發展會議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帶領各部會共同出席,代表國家語言的推動是國家各級政府單位與學術機構、民間團體會持續共同努力的重要政策。「語言不僅是一種溝通工具,而是國家最重要的文化資產,要瞭解一個族群的歷史、文化,最有價值的就是其語言」。過去因為政策的錯誤,導致大家忽略了語言的文化性功能及價值,文化部作為國家語言發展法主管機關,一定會傾全力與大家一起努力建立母語傳承、使用、應用的環境,期盼與大家共同迎向「共存、共榮、共享的語言共和國」。

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學校是國家語言發展很重要的一步,111學年度起,國、高中將再增加一堂母語課程,教育部也將透過本土語言情境對話演講、夏令營等,落實本土語言於生活中的活用。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則呼應了李部長所說,「語言不單是溝通的工具」,語言是一種思維及美學表現的方式,期盼透過跨族群語言公共領域的建構,使臺灣每一個族群語言都能得到最好的成長。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則指出,原民會已設置16族語的語言推動組織,並設立專責研發及獎勵機構,未來將與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民間團體、部落族人等共同推展原住民族語言保存及推廣工作。

接續會議以「邁向國家語言新時代」為主題,由諮詢委員方耀乾、呂東熹、陳秀琪、張維安、林修澈、陳張培倫、陳高志、張榮興、鄭清鴻、廖元甫等,帶領各領域與談人,以及百位線上參與公民,就國家語言尊榮感、生活化、學習力及應用力四大議題討論。會議全程提供臺灣華語、臺灣台語、臺灣客語、阿美語及馬祖語等5種語言同步口譯頻道,以及5種語言及原音的Youtube直播頻道,現場亦提供其他原住民族語口譯服務及臺灣手語翻譯。

會議最後,諮詢小組針對大會討論結果提出綜合報告,李部長針對大會討論有關國家語言專責推動機構、國家語言名稱及語言現代化等問題提出回應。同時,李部長指出,文化部將以國家語言發展報告為本,加入本次會議各界所提意見,提出4年為期的中長程計畫。

在專責推動機構部分,李部長指出,目前原民會及客委會對於原住民族語與客語的推動,成效良好。針對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等目前尚缺乏明確權責機構的國家語言,文化部將與教育部共同討論、分工,讓每一種語言在研究、推廣等,都能有專責單位負責,使每種語言都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以建立更友善的多語言共同發展環境。

針對國家語言名稱的建議,李部長表示,文化部後續將提出方案與各界充分討論,最重要的原則是每一種語言應該尊重族群想要使用的名字,初步建議在書面語的部分,可以通稱使用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臺灣華語、臺灣手語、馬祖語等名稱;至於口語稱呼,則建議可採「約定俗成」,尊重每一個族群希望使用的名稱,真正落實尊重「多元文化」。

最後,有關語言現代化的問題,文化部將建議成立跨部會的整合推動會,針對各國家語言的語料庫、AI應用、拼音法等進行討論及共同發展。

李部長強調,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後,文化部將以中長程計畫形成具體政策,增取更多的經費及員額,以落實政策。期盼與大家共同努力,實踐未來「共存、共榮、共享」語言共和國的理想境界。

文化部表示,本次會議同步規劃15場線上推廣活動,包含講座、互動教學、親子共讀與Podcast等內容,民眾能夠透過沉浸式的語言學習互動環境,了解不同語言的特色,活動詳情請上官網查詢。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