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國寶魚的瀕危與重生 台灣鮭寶守護記

台中市 / 陳沿佐 鄭至惟 報導

為了守護珍貴的國寶魚,各單位拆除攔砂壩、推動人工養殖放流,並在廢耕地植樹,才終於讓櫻花鉤吻鮭的監測數量突破1萬2千尾,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接下來保育團隊如何在山林中守護著這些小小生命?採訪團隊前進保育基地,深入追蹤。

矗立在七家灣溪畔,2007年完工啟用的櫻花鉤吻鮭種原庫,經過多年研究,掌握人工繁殖技術,近20年來宛如諾亞方舟,搶救瀕危物種。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養殖助理員陳瑀訢:「鮭魚大概在10月中到11月中的時候會繁殖,那我們這只是營造出牠在野外大概會選擇產卵的地點,就是一些小石礫、沙礫的地方。」

櫻花鉤吻鮭寶寶奮力掙脫卵殼,睜著大眼睛,好奇探索未知世界,負責照顧牠們的是25歲的陳瑀訢,大學念水產養殖,畢業後懷著滿腔熱情深入山林,投入保育工作。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養殖助理員陳瑀訢:「對於魚的喜歡,是喜歡牠在生態中體態的美,所以我那時候畢業之後,我就覺得這個工作就是我要的。」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養殖助理員陳瑀訢:「這就是我們1歲的魚要吃的飼料,因為牠是吃昆蟲的,所以其實牠的飼料的比例,就是肉的比例會比較高一點,魚的天性其實不會認為飼料是一種食物,那我們只是用這種敲擊缸壁的聲音之後,就會有一些粉掉下來,讓牠習慣這個東西,牠就會知道這是可以吃。」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養殖助理員陳瑀訢:「希望這裡以後不要有這麼多的魚,野外環境變好、人為破壞減少,我們就不需要再有這麼多人工繁殖的部分。」

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早年為了預防泥沙淤積,1972年起陸續興建超過20座攔沙壩,巨大水泥建築擋住鮭魚回家的路。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所以我們雪霸國家公園在民國106年的時候,決定把它打一個倒T型的缺口,讓鮭魚能夠往上游去溯,避免下面的族群無法繁衍。」退壩還水、退耕於林是近年保育共識,眾人意識到,守護適合櫻花鉤吻鮭生長的環境,生態危機才能真正解除。

1992年,雪霸國家公園與東勢林管處合作,將農耕地收回,推動生態造林,面積已達296公頃,但山林長年遭受摧殘,樹木要重新發芽茁壯並不容易。東勢林管處梨山工作站主任李彥興:「它在貧瘠的土壤比較容易生存,像我們在造林的時候,會適地適木來考量。」

殘花落葉、昆蟲生物,全是櫻花鉤吻鮭重要食物來源,綠樹遮蔭,提供舒適生存環境,珍貴的國寶魚跟森林相生相依,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很多人說,種樹是最積極的保育工作之一,是沒有錯,森林提供鮭魚算很好的營養鹽,給牠是昆蟲吃之外,遮蔽好的話,它的水溫會降低,水溫一降低,那牠的繁殖整個孵化率就會變高。」

雲霧縈繞,綠樹成片,30年來保育工作在艱困中前行,潺潺溪水要守住17度C櫻花鉤吻鮭的關鍵生存線,棲地維護、森林復育及守護水源得環環相扣,永續並行,才能為台灣特有的瀕危物種找到重生契機。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