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盟要求 指考分發至少30%

中國時報【簡立欣╱台北報導】 指考考完了,但因為考試分發名額被個人申請等大幅搶走,讓學子們充滿焦慮!國教行動聯盟5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個人申請原意是要經由審查及面試,看到「考試考不出來的能力」;但是現在個申名額愈來愈多,變相成為用錢堆出來的、學習歷程的「軍備競賽」。國教行動聯盟呼籲,各校系考試分發名額應訂定下限30%為原則,全國達到50%,以遏止「教育資本主義」猖獗。 備審資料與面試勞民傷財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有學校花錢請外師教學,有學生參加國內外比賽、課程、檢定等,都是為了包裝個人申請備審資料;此外模擬面試、交通費、住宿費,或是頂大開設先修班等,在在都要家長花錢花心力,結果是弱勢家庭更弱勢,還讓高三學習不完整。 王立昇以自己小孩為例,高三時老師都在複習高一、高二課程,老師和校方無奈表示,8成學生沒在聽高三課程,王立昇只好把小孩送去補習班補高三物理、化學。 國教盟點名考試分發名額低於10%的前端大學校系,包括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政治系、通訊工程系、電機工程系;交大電機工程系、資管財金系兩個組;中央大學資工系、生醫工程、客語社科系;清大工程系統、動力機械工程、電資學院、電機工程、材料工程系;成功大學電機工程;陽明大學護理系;中山大學外語系等18個科系。 招聯會澄清沒不利弱勢生 國教盟引述一個統計數據表示,申請入學比率最高的第二類組前10校系,每少收一位指考生,考試分發最低錄取分數可提升約0.4分,因此有學校甚至用「少收指考生」來衝高最低錄取分數、提高校系排名。例如台師大物理系(公費)104學年度僅錄取指考生1名,當年即躍升為考試分發第二類組第二志願校系。 招聯會回應,各入學管道招生名額不屬招聯會業務,而是各大學直接申報教育部審核;至於多元入學公平性,沒有證據顯示申請入學不利於弱勢學生,「指考分發更有利於弱勢學生」是一種誤解,招聯會曾統計100至103年4個年度,發現來自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比例,在申請入學與指考分發兩個管道幾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