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法案爆衝突 朝野相互指責!「不演了新聞台」量化打臉綠營

國會改革法案引發朝野激烈對立,立法院外聚集民眾抗議黑箱作業。賴清德總統指出,在議事上應該尊重程序正義,不可「違法表決」。台北市長蔣萬安提醒民進黨「不要雙標」;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批評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臉書粉專「不演了新聞台」發文指出,國會改革法案開過1次專題報告、3次公聽會和2次委員會,且民進黨立委發言總時長比藍白委員加起來還多。

賴清德臉書發文表示,立法院續審國會職權修法,從白天到深夜,立法院外數以萬計的國人朋友,再次展現公民社會的力量。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該遵守程序正義。立法院審議法案時,應該讓不同的意見可以被充分討論,而非不斷透過多數票強行表決,沒收立法院對法案應有的討論。

蔣萬安說,在民進黨國會多數時,政府總預算等很多重要法案,未經委員會討論逕付二讀或未經討論、1分鐘念完法條,直接送院會二、三讀。「民進黨要有一致的標準、不要雙標。」

柯文哲也說,如果是在萬年國代、萬年立委的時代,抗爭還有道理,台灣已經民主化30年,「現在怎麼會是執政黨在動員抗爭行動,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臉書粉專「不演了新聞台」發文,所謂「沒有討論,沒有民主」的說詞,其實是可以「量化」打臉的。國會改革法案在送出委員會之前,實際上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已經開過1次專題報告,3次公聽會,與2次委員會。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在立法院網站上查到委員們的發言記錄,共計68人次,總長7小時8分39秒。

「不演了新聞台」表示,其中民進黨委員發言37次,共計3小時48分24秒,國民黨發言25次,共計2小時31分8秒,民眾黨發言6次,共計49分7秒。明明藍白委員佔多數,加起來的發言時間還沒有民進黨發言的時間多,民進黨卻不要臉說「沒有討論」。民進黨委員的總發言時間,比藍白加起來還多20分鐘9秒,為什麼卻「說了等於沒說」?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說,其實去看立院議事規則就清楚知道,舉手表決也是一種方式;尤其現在各委員會也常用舉手表決,賴清德選擇性地說明,只更證實想向支持者靠攏,不願正視多數主流民意。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蕭旭岑表示,目前立法院討論的國會改革法案,很多都是民進黨當年在野時提出的,例如總統到立法院國是報告,當初民進黨也要求即問即答,為何當初沒有違憲的問題,現在就有了?像這樣的雙標、欺騙立法院外面的民眾,台灣人是不可能接受的。

更多品觀點報導
台灣死刑存廢爭議:民意與憲法解釋的激烈對峙
國會職權修法爭議延燒 朝野激辯社會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