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尺寸3D列印機誕生 助攻航太業

3D列印夯,連火箭都能印。工研院成功開發國產第一台大尺寸、大面積的金屬3D列印設備,順利整合4支雷射同步作業,大幅提升列印品質,已協助國內火箭研究中心製作火箭推進器反應流道,降低研發成本及時間,未來可望成為國內廠商搶進全球航太及汽車等高質零組件產業的最佳利器。

工研院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主任曹芳海表示,工研院3D列印團隊將自主研發的硬體系統與比利時Materialise公司的製程軟體成功「軟硬整合」,開發出4區大面積專用製程掃描策略,除了可避免列印煙塵交互影響製程,也透過精密控制,提升多顆雷射同區共熔的加工品質,不僅解決大型工件的複雜製造需求,也能完成小尺寸的多樣量產,生產效率最高提升4倍。

目前,工研院已成功建立10x10x10立方公分、25x25x30立方公分及50x50x50立方公分等3種尺寸的國產自主設備,可提供小、中、大等不同尺寸的客製化設備需求。工研院透露,已成功協助國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製作火箭推進器反應流道,使單進8出的複雜流道一體成型,減少高達70%流道所需空間,且無傳統焊接方法的洩漏疑慮,大幅提升可靠度,並降低研發成本及時間。

此外,工研院也協助超過8種國產材料商品化驗證與參數優化,未來可望協助國內廠商搶攻航太產業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