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三管齊下 紓解缺工困境

記者吳典叡/專題報導

因應國內缺工問題,國發會三管齊下,並訂定2030年目標「延攬7萬名國際專業人才來臺」,包括一般及特定專業人才,除了紓解缺工問題,更與領先企業共同培育AI、半導體等高階人才。

由於我國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加上少子化問題嚴重,導致缺工窘境難解。對此,國發會從3大面向解決, 包括「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擴大吸引留用僑外生」及「留用中階技術移工」。其中,2028年國內人口紅利就消失,到2030年勞動力缺口40萬人,因此,需從「質」與「量」同時並進,補足缺口,把勞動力參與,從目前的59.2%,提高到2030年的60.3%。

在僑外生部分,希望增加19萬名僑外生留在臺灣,將針對關鍵領域如理工人才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及金融新設專班,提供「產學獎學金」增加招生誘因,讓目前原本每年留臺工作約5千人,擴大3倍,並考慮修法放寬「僑外生留臺工作滿五年才能取得永居」規定。留用中階技術移工部分,自去年起,已放寬在臺工作逾6年移工,符合條件者,可從事中階技術工作,鼓勵年輕移工在職進修,取得學位後,更上層樓。

至於目前設定目標,將在2030年「延攬7萬名國際專業人才來臺」,包括一般及特定專業人才;另外,擴大僑外生來臺及留臺,目標是2030年19萬人。

在培育本土數位人才方面,國發會逐年擴充STEM領域系所招生名額,111學年度擴充6610名;「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於2021年公布施行後,已通過陽明交大等校設立11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與領先企業共同培育AI、半導體等高階人才。

因應缺工問題,國發會推出「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等3大面向,並訂定2030年目標「延攬7萬名國際專業人才來臺」。(國發會提供)

國發會訂定2030年目標「延攬7萬名國際專業人才來臺」,與領先企業共同培育AI、半導體等高階人才。(國發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