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票金法說》熬了兩年,債券業務收益終於「負轉正」
國票金控今(27)日舉行線上法說會,核心子公司國際票券兩大業務翅膀之一的債券業務,今年前二月收益800萬元,揮別連續兩年負值(俗稱負利差),從侵蝕公司獲利變成今年開始對獲利可有正貢獻,有利國票金獲利回穩。
國際票券有兩大業務翅膀:票券與債券,過去兩年因為美國先前大幅升息,國票從市場上拆入的美元,平均30天期的資金成本大幅走高,甚至高於投資的美元債券固定利率收益,呈現負利差。
今日法說會簡報顯示,國票公司的債券業務收益,2023年為負1.83億元,2024年為負1.02億元,國票過去兩年的主要獲利來源,剩下票券業務一支翅膀在挑大樑。
債券收益負轉正,票券收益可望持平
不過,美國去年9至12月共降息4碼,國票從市場上拆入的美元資金成本降低3碼以上,投資美元債券變成有正利差,可以貢獻公司獲利。法人預估國票的債券業務收益,今年可有1億到3億元的空間。
票券業務部分,國票金控總經理陳冠舟表示,今年前二月新台幣利率走高,國票得標的長天期票券,也就是中央銀行NCD(可轉讓定期存單),出現短期評價損失,加上FRCP(循環票券)部位的評價利益較去年同期減少,影響國票前二月稅後純益年減19.5%至2億7670萬元。
展望今年,國票金控企劃處處長李憲宗表示,預期國票的票券業務收益今年可較去年的29.68億元持平,以反映票券業務利差擴大,以及不動產票券授信可能需要增提損失準備的營運環境。
證券拚增法人下單、年輕人開戶
國票證券為國票金的第二大獲利引擎。陳冠舟指出,國票證去年因為股市日均量變大,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及融資利息收入增加,去年稅後純益年增40.3%至16.59億元,國票金按持股61.72%認列投資收益10.24億元。
不過,國票證今年前二月稅後純益1億2070萬元,年減43.73%,反映市占率較去年同期走低,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及自營業務獲利均較去年同期減少。
李憲宗解釋,國票證是老證券公司,法人客戶不多,自然人客戶又因為近年ETF交易活絡影響下單意願,國票證已從建立法人團隊、開發數位金融平台吸引年輕人開戶、積極爭取其他投信下單等等,因應營運上的挑戰。
國票金已於今年3月6日董事會通過盈餘分配案,擬配發現金股利0.3元、股票股利0.287元,法人詢問,為何與過往現金明顯高於股票的情況不同?
李憲宗解釋,國票金去年投資10億元新設100%持有的租賃子公司國票金租賃,另外也投資15億元增加對國票證的持股,25億元投資款部分來自借款,提高股票股利有助維持金控的雙重槓桿比率於安全水準。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