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獲利 衝出最強1月
受惠股債市回穩、財管和銷售保單等手續費收入也走揚,推升2023年1月整體國銀稅前盈餘達453億元飆史上同期新高,年增達50%,也是首度1月國銀獲利衝破400億元的最佳紀錄。
據統計,國銀獲利三大支柱中,1月手續費收入是188.9億元、月增49億元,投資收益209.9億元、月增44.8億元,兩項支柱收益大增、抵銷掉1月農曆長假導致營業天數減少的淨利息收入略減20億元的影響。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璋昨(7)日說,1月股債市走揚、提升投資收益,各銀行銷售保單回穩增加手續費收入,加上去年底打銷呆帳數字較高,1月呆帳也減少93億元,在投資與手續費收入挹注、提呆準備金減少,使1月國銀獲利453億元締造史上同期新高。
他說,即便1月國銀利息淨收入略減20億元降到513億元,但因利差仍維持一定水準,利息淨收益仍維持500億元動能。
金管會公布2023年1月國銀獲利數字。1月國銀稅前盈餘453.4億元,其中國內分行稅前盈餘316.3億元、獲利貢獻七成,貢獻占比年增3.3個百分點,顯示今年獲利貢獻仍以國內分行為主,海外市場獲利貢獻僅三成,尚未回溫。
若以各放款地區別來看,1月國內總分行放款月增966億元最大,海外市場部分,除大陸分行1月放款略增14億元外,OBU和海外分行放款1月都各減少411億元及142億元,顯示海外市場放款需求仍疲弱。
也因海外市場放款需求不振,使1月全體本國銀行存放比跌破70%大關,降到69.78%,下探近一年來的低點。
象徵民間投資熱度的「存放比」一口氣跌破七成,代表企業資金需求不振嗎?童政彰說,近年都在七成左右徘徊,主因是近年存款都是以千億元速度成長,放款則需要看整體景氣和市場需求而定。
他說,銀行吸收存款做放款,資金是否有效運用,會展現在投資部位與資金運用效益上,若以在獲利結構上來看,目前尚稱允當。據金管會掌握,目前國銀現金和約當現金都長期落在1.2至1.3兆元左右。
童政彰說,1月國銀存款增加2,422億元,主要是壽險資金、或廠商轉存款,其中外商銀有大筆外資匯款款,導致存款增加。1月存款增加前三大是中信銀、滙豐銀和台新銀,各增加520至650億元之間。
延伸閱讀
國銀周轉金放款 終止連二降
更多udn報導
只剩這種蛋!全聯收銀員背貼「缺蛋公告」 讓網友全笑翻
沒人要當公務員了?地方特考今放榜 一堆類科找不到人
妻拋下六月大女兒與公公私奔 丈夫氣炸報警:我爸勾引她
不用再日行萬步!研究稱每天這樣走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能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