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影展開幕 陳時中:醫療防疫也應存在人權

▲「2020年台灣國際人權影展」今(4)日於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開幕,影展主題包含醫療人權、國際移動兩大主題,除了文化部長李永得(左)親自出席,也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中)一同共襄盛舉。(圖/記者林調遜攝,2020.09.04)
▲「2020年台灣國際人權影展」今(4)日於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開幕,影展主題包含醫療人權、國際移動兩大主題,除了文化部長李永得(左)親自出席,也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中)一同共襄盛舉。(圖/記者林調遜攝,2020.09.04)

「2020年台灣國際人權影展」今(4)日於台北光點華山電影館開幕,影展主題包含醫療人權、國際移動兩大主題,除了文化部長李永得親自出席,也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一同共襄盛舉,探討在疫情之下更需要被重視的醫療人權議題,陳時中指出,對於我們心生恐懼的疫情並不是將感染者隔離就好,而是找出有人性的辦法。

國家人權博物館表示,自2017年起開辦台灣國際人權影展,透過每年選介國際上重要的人權議題電影,讓民眾有機會透過多元視角,了解各種人權議題的發展情況,今年影展手冊新增人權教育別冊,提供民眾人權電影教育的工作方法,期望藉由影展引起多元價值的討論和激盪。

李永得表示,在全世界疫情都非常嚴重的情況之下,在台灣還可以用看電影推廣人權教育,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的防疫非常成功,也感謝陳時中部長,透過看電影了解人權,這也是人權。」電影有很強宣傳力,也是觀眾容易接近的,透過欣賞電影了解人權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醫療人權、移動人權、轉型正義,人權與文化就像同義詞,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希望大家藉由影展,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公平更正義的社會。

▲李永得表示,人權與文化就像同義詞,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希望大家藉由影展,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公平、更正義的社會。(圖/記者林調遜攝,2020.09.04)

陳時中則說,醫療也可能造成社會的傷害,在疫情時候我們限制大家的自由,藉由控制疫情的名義、需要,限制了很多人的自由和移動,「我好像揹滿了箭靶,那到底對還不對?有哪些是需要深刻省思的?是我們面對疫情需要思考的問題」,未來更多疫情發生的情況,大家都需要「標示」、「隔離」,想把他們移除,但在移開的過程中,對他們的人權是否有所損害。

陳時中舉例,如大家都希望把HIV標示出來,這樣大家就安全了,對新冠肺炎也一樣,大家認為我們把它標示、隔離出來,那就安全了,但我們要思考有效性,要如何用最少的傷害達到最大的效果,不能把人權全部放棄,需要社會共同思考,「而不是把不要的東西丟在一邊」,而是共榮共存,這才會形成文化的一部分,把人權融入生活、融入醫療,好的文化底蘊的社會,才會找出有人性的辦法。

▲陳時中則說,把人權融入生活、融入醫療,好的文化底蘊的社會,才會找出有人性的辦法。(圖/記者林調遜攝,2020.09.04)

在醫療人權專題選映《帝國餘瘧》、《3cm》、《行過幽冥之河》,反思成本效益考量、國際角力,以及人性考驗下,醫療是否仍為基本人權,進而思考面對新冠肺炎的緊急狀態中,各種人權挑戰。開幕片《帝國餘瘧》從瘧疾肆虐下的非洲切入,拓展觀眾進一步思考醫療資源與人權處境,在疫情全球延燒的此刻,更顯重要。

國際移動專題鎖定難民、移工主題,從影片《人造邊境》、《破境不重圓》提供更多角度認識難民跨國移動的問題,而《瞄準難民》、《滯海》將進一步延伸國際難民影像反思,運用影像讓觀眾以身體去經驗難民的處境。《出伊朗記》和本土作品《九發子彈》、《第一鮪》讓觀眾看見移工現況,以及直視臺灣對移工嚴重的歧視,浮現過去隱身在周遭的人權問題。

台灣國際人權影展將於9月4日至6日在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9月24日至27日在高雄的高雄市電影館舉行,10月1日至11月15日期間則將進行全台聚落串聯放映活動,共計58場巡迴,讓今年度的議題作品更深入一般大眾生活。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文化部明年預算達210億元 空總未獲核定
MIT口罩信譽崩盤?陳時中:會查清楚、維持榮耀
國際第二波疫情疑慮升高 外資轉向8月淨匯出逾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