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加速零碳腳步,台灣如何拓展全球電動車商機?工研院:這2個利基市場是重要跳板

為了因應淨零碳排需求目標,全球汽車產業為了降低碳排放,積極拓展電動車領域,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2 年全球電動車銷售突破了1000 萬輛新高,比前一年增長逾五成,產業商機持續擴展。在這關鍵時刻,工研院在6月6日舉辦「電動車大未來跨域研計會」,號召國内外企業、新創公司業者,共商電動車產業的商機與末來方向。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天,首日早上邀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岳俊豪、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Optimal-EV 台灣研發處長嚴上和、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陳培琳分別以「電動車大未來」、「從電動超跑到次世代電池系統」、「北美電動中型巴士市場與台灣供應鏈機會」、「我國電動車充電行為研究」為題分享觀點與建言。下午則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石育賢、研究經理何家娟、分析師蔡宜君及分析師李淑宏,分享世界各國在電動車的產業發展趨勢與商機。

提到電動車的未來趨勢,岳俊豪表示,全球正處於下世代汽車轉型的起點,未來電動車將配備更先進的三電系統,包括:高效的電池、有力的馬達和智慧化的控制系統。這些科技的進步將讓電動車的性能更卓越、安全性更高,且更易於維護。此外,充電速度的提升與更廣泛的充電設施佈建,將使電池的充電時間更為短暫,並加速電動車的普及化,其所對應的加工設備與下世代材料,也為台灣產業帶來新的機會。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推估,2040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將達智慧手機的2.3倍、半導體的1.6倍。電動車是未來重要的趨勢,三電系統與關鍵零組件,則有機會成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Optimal-EV 台灣研發處長嚴上和表示,所有電動車產業預測數據均顯示,2025~2030年將是電動車用產品需求大爆發時期,必須提前準備,尤其2025年將是關鍵年,儘快取得電動車產業鏈進入資格與門檻,而北美電動中型巴士、Type A 校車市場,不論是市場經濟規模、技術難度、競爭對手數量而言,都是一個可迅速切入的利基市場。台灣產業可配合這兩個利基市場,開發可靠且穩定的產品,進行完整的驗證與測試,提供電動車新創公司及商用車OEM使用,等技術與經驗成熟後,再考慮向外拓展國際市場。

行競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表示,創新跟快速迭代的能力是行競科技最大的利器。行競科技運用獨家浸沒式電池冷卻科技,於先進電池系統及儲能系統領域持續創新、實踐技術應用。透過高規格的性能與安全測試,確保電池最佳熱管理、突破高壓電池極限,創造最低溫、更安全、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陳培琳指出,汽車電動化是政府推動「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政策之一,為了解車主在充電時的需求、習慣和痛點,可以更精準的打造貼近車主需求的充電環境,工研院2022年投入電動車車主充電行為調查,深度挖掘北中南地區、不同車款車主的充電行為差異與偏好。

調查結果顯示,集合式住宅較多的北部,車主近四成只能依賴公共充電服務、中南部透天住宅居多,超過五成車主裝設家用充電樁。目前台灣電動車市場約八成五市占率為單一國際級電動車廠,若未來要走向車輛全面電動化,勢必要有更多電動車品牌與車款供民眾挑選,並建立能通用於各家車款的公共充電服務。

關注全球各國電動車發展趨勢,石育賢表示,2022年中國電動車市場規模達到近700萬輛,居全球之冠,而美國電動車市場在電動車相關政策與改善充電基礎設施的助攻下,較前一年成長了88%,且2022年全球最熱門電動車款,依然由Tesla穩居第一位。

拜登政府也要求公共運輸和政府車輛新車須採購電動車,美國能源部將加強投資在電動車電池及儲能業,將提供29.1億美元的資金。企業界也加速轉型步調,美國三大車廠已陸續設定目標,增加電動車的銷售,預計2030年前,電動車將可達到50%的總銷量佔比。

而在歐洲電動車市場,蔡宜君提到,由於歐盟具有清楚且連貫的長期政策架構,且歐洲也具有成熟的OEM及供應商基礎,以及在品牌價值、技術及財務能力的優勢,將幫助歐洲加速推動電動車的銷售與轉型,但歐洲在電池供應基礎上相對弱勢,相較於亞洲企業高度參與電池製造,歐洲需要依賴進口電池材料來生產電動車,是其需要面對的困境。

回到亞洲市場,何家娟表示,由於日本政府宣布2035年前將達成所有上市新車(限自小客車)均為電動車的目標,各家日本傳統燃油車品牌也漸漸將研發投資方向轉至電動車,以因應未來新趨勢,車廠也開始縮小對燃油車的投資。

值得留意的是,據工研院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車總銷售量(含HEV油電混合車 )為1,134.9萬,其中日系領導品牌TOYOTA以203.7萬輛居首位。然而在排除HEV的銷售量後,TOYOTA的銷售量卻下滑至11.4萬輛,銷售排名變為第14名。

除TOYOTA外,原包含HEV銷售量上可排進全球前20名的本田、馬自達、鈴木等日系廠商,在排除HEV後排名皆跌落至20名外,凸顯日系車廠在EV純電動車銷售上相對落後於中、美大廠的窘境。

日本之外,東南亞各國與印度,也陸續宣布減碳目標,加速推動電動車發展,李淑宏表示,泰國目前是東協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汽車產業具有紮實的規模與基礎,為了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泰國政府於2016年提出「泰國4.0」(Thailand 4.0)經濟戰略計劃,宣布將朝向次世代汽車發展,2020年時更進一步發佈了電動車發展藍圖,訂定整體產業發展目標,在電動車政策上涵蓋廣泛,積極吸引廠商投資,加強推動市場買氣。

對此,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也已陸續公布多項電動車投資獎勵方案,李淑宏建議企業有意拓展泰國市場時,可留意BOI的政策發展,進行策略佈局規劃。至於印尼,則是策略性地利用本地豐沛的鎳礦資源吸引投資,打造電動車產業生態圈,且印尼擁有人口優勢,未來內需消費市場具發展潛力。

李淑宏觀察,印度在貿易上利用投資優惠與關稅調降,深化印度製造,建立印度本地供應鏈,但目前印度電動車滲透率仍是較低,主因是充電基礎設施還未大規模普及,投資人可關注印度未來在充電設施的建置與服務規劃,預期將是重要商機。


更多今周刊文章
一台機車騎快20年...41歲黃鐙輝省吃儉用攢下3間房,靠房地產發大財:錢要花在必要,不能花在想要
「內湖3棟房我要全留給獨子!」哥哥拿著媽媽遺囑獨占遺產,我們姊妹該怎麼辦?不服遺囑常見2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