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亞洲海運煤價漲勢熄火 中澳角力回歸供需機制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近來,全球各地飽受極端天氣變化迫害中,故海運煤炭後市還是不看淡保持樂觀,但從各方面觀察,其價格已開始走緩。至於中國大陸與澳洲政府的角力之爭,也影響到煤炭貿易商以往進貨方式。不過,政治力操作到底能不能扭轉市場供需機制,這恐怕還有待商榷。

前身為路透社擁有,但現今為倫敦證交所集團旗下的財經數據中心Refinitiv預估,2月亞洲海運煤炭總進口量,包括火力發電廠與煉鋼所需之焦煤為6559萬噸,遠低於元月的8071萬噸。根據統計,2021年2月卻出現年減15%現象,比元月年減5.6%還要多。

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耗用與進口國,其2月海運進口量降至1814萬噸,不僅低於元月份的2272萬噸,更是少於2020年2月的2178萬噸。

亞洲另一個大國印度,2月海運煤炭進口量為1347萬噸,低於元月的1798萬噸外,也低於2020年2月的1840萬噸。

至於亞洲第三大進口國的日本,2月經由海運進口1380萬噸煤炭,比元月的1621萬噸少,也比2020年2月的1389萬噸略低些。

2021年,前列亞洲各國海運煤炭量均在減少中,唯有韓國在增加。這個亞洲第四大進口國2月海運煤炭進口量為778萬噸,高於2020年2月的743萬噸。不過,元月進口855萬噸還是遠低於2020年同期的1044萬噸。

整體看來,目前亞洲各主要國家海運煤炭需求量都在減少中,但價格始終還是處於相對高檔區。

能源商品價格提供業者Argus指出,澳洲燃煤指數(Newcastle Weekly Index)至2月26日止,一周雖已跌至每噸82.16澳元,比更前一周的每噸報價86.8美元,與截至元月29日七日平均值的酷寒冬天高點89.69美元都要下降許多。不過,還是比2020年同期的66.32美元高出24%,甚至比2020年9月觸底的46.37美元還要多77%。

冬令時節,因季節性需求價格上漲屬於正常情況,但為何海運煤礦需求量減少,但實際價格卻還是跌不下來。

經濟學上的供需理論先不用考慮,因為更大的因素應該是國家政策問題。這邊指的是中國大陸與全球最大煉焦煤出口國澳洲的角力之爭。同時,澳洲也是僅次於印尼,為全世界第二大燃煤出產國。

兩國之爭原因複雜,泛指雙方投資至新冠肺炎各面向都有涉及。

從2020年9月開始,中國從澳洲進口的傳統燃料就開始暴減,到11月時甚至幾乎都沒有,而且只有少數澳洲的運煤船,可以在中國大陸卸貨。舉例來說,澳洲來的貨船2月在中國大陸共卸了6批才31萬噸的煤貨,跟2020年元月949萬噸相比,簡直是天南地北的差別。

不過,從印尼海運來的煤碳進口量卻暴增,元月竟高達1585萬噸,是英國財經數據中心Refinitiv從2015年開始調研以來最大進口量。2月也達1260萬噸,數量位居第三高。

澳洲燃煤指數稍有下修,但大受中國大陸與印度喜好的印尼煤價,卻是逆勢上揚。

截至2月26日這周,價格雖跌至每噸39.4美元,遠低於截至元月22日這一周冬令時期最高價49.95美元,但仍比2020年同期高出13%。同時,也比2020年9月最低紀錄22.63美元還要高出74%。

北京政府煤炭外交方式改變,亞洲各個貿易商也得被迫調整以往進貨手法。因為中國大陸貿易商提高印尼貨價,印度買方別無選擇,只能去從澳洲調貨。

目前看來,中澳之間的政治紛爭尚未停歇,故雙方以往貿易方式在2021年還是會有很多變數。但市場認為,隨著全球景氣陸續好轉,燃煤價格還是會回歸供需機制,故中國大陸政治制裁澳洲方式恐怕將無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