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美國新總統拜登 從政歷程實在坎坷(中)

【時報-台北電】受此變故,拜登決定不搬家到華盛頓特區,而是每天乘火車通勤,以便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兒子。拜登(Biden)於1977年再婚,與學校老師吉爾·雅各布斯(Jill Jacobs)結婚,兩人再生一個女兒艾希莉·拜登,生於1982年。

拜登在1978年連任特拉華參選員,此後幾乎成了不動角色,連續5次當選。總體而言,他在參議院裡度過了36年,其中擔任司法委員會主席的8年,也擔任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4年。儘管普遍支持公民權利,但是他反對強迫學生結束事實上的種族隔離。

拜登還努力維護特拉華州的商業環境,立法反對家庭暴力,並製定了一項反犯罪法案,該法案規定在全國街頭再增加10萬名警察,禁止使用攻擊性武器,並對毒品販子處以更嚴厲的刑罰。以上是他的內政。拜登更多的關注點在外交事務,據稱他在1993年訪問貝爾格萊德時,曾經稱呼當時的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賽維奇(Slobodan Milosevic)為「戰爭罪犯」。10年後,拜登在美國是否出兵伊拉克時投了贊成票,不過他之後大力批評小布希動武,理由是小布希誤導大家相信伊拉克有大規模毀滅武器。

拜登於1987年6月(時年45歲),決定角逐民主黨內總統提名,在競選過程中,他被控抄襲了英國工黨領袖尼爾·金諾克(Neil Kinnock)的演講,比如登說自己是家裡首個上大學的人,而金諾克也曾有類似的句子。其實拜登曾說自己的講稿致敬自金諾克,但是他在愛荷華州露面時的演講沒有提到,引起批評。不久之後,他被爆出誇大了學歷。連串的攻勢使他在9月退出初選。然後,他被診斷出罹患威脅生命的「腦動脈瘤」,於是隔年2月接受了兩次手術治療,期間從參議院休了7個月假。所幸手術成功,也沒有後遺症。

1988年的美國總統由老布希當選,到1992年被民主黨柯林頓擊敗,柯林頓當了2任,到了2000年,共和黨小布希當選總統,也當了2任。這段期間,拜登也知道競選總統的時機未到。

到了2008年,拜登啟動入主白宮的第2次嘗試,但是在希拉蕊與歐巴馬2位極有話題性的對手面對,拜登就顯得暗淡了,他在愛荷華州民主黨初選中,僅獲得1%的代表,就決定退出。然而最終贏得黨內初選的歐巴馬,卻提名拜登做為競選搭檔,顯然歐巴馬相當看重拜登在參議院的閱歷。在2008年11月的總統選舉中,歐巴馬-拜登以52.9%的選票,擊敗了共和黨對手約翰·馬侃和莎拉·培林。2012年,他們又擊敗了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Mitt Romney)和他的競選夥伴保羅·萊恩(Paul Ryan)。

拜登在副總統任內,負責監督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並與俄羅斯重啟核武器削減條約。他還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衝突中,是內閣會議裡的重要諮詢者。2015年,拜登的長子博死於腦癌,這令他傷心欲絕,他曾認為博會是家裡政治工作的傳人。可能受此打擊,拜登雖然曾在2016年考慮過總統初選,但最終決定作罷,民主黨的初選者是希拉蕊與桑德斯,由希拉蕊出線,但是希拉蕊與川普的總統大選卻不敵,儘管希拉蕊有較多的普選票。(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江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