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半導體成箭靶 科技戰方興未艾

【時報-台北電】中美摩擦中占十足分量的科技較勁,於近兩年悄悄有了變化,美國制裁焦點逐漸從當時發展熱點AI、5G,再次轉回更為基礎的半導體與晶片,使中國半導體發展之路重挫,扼殺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當前的製程升級之路。

在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中,主要涉及科技技術的包括前兩章節的智慧財產權以及技術轉讓,在協議下中國減少相關領域的爭議動作,甚至美國自身在2020年川普政府末期,用稅務優惠等方式,促使在中國的美企返美製造。

但檯面下,中美之間的科技戰更應關注美國對中企的制裁動作,例如美國在2019年將中國5G設備領軍企業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歐美等盟國放棄使用華為5G設備,重挫中國海外5G網路架構的部署。而在2020年,美國加大力度祭出最嚴苛的晶片禁令,阻斷華為取得晶片的管道,使華為被迫放棄手機等終端業務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晶片禁令的意圖不僅是打擊華為,同期傳出其動作是阻擋中芯國際引進設備,並且在2020年12月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堵住中國領軍企業發展先進製程的意圖,實質上顯示美國已轉向打擊晶片、半導體產業。

進入2021年,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中美科技戰開啟新頁。拜登政府上台後,不但推出500億美元的半導體扶持措施,還密集接觸台、韓半導體企業,搭配當前晶片短缺等背景,明顯反映出當前美國側重的科技領域。

拜登政府同樣未停止對中企的打壓,不僅延長對華為的禁令,近期還頻繁擴大對中芯國際的出口管制,甚至用於成熟製程的設備都不允許出口給中芯。

因此在未來的中美科技戰中,晶片、半導體的交鋒將是關注重點。(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日興/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