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監管AI 德法義3國達共識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一份聯合聲明文件,德國、法國、義大利已經就如何監管人工智慧(AI)達成協議,預計將加速在歐盟層次的協商。目前歐盟執委會、歐洲議會和歐盟高峰會正在協商《人工智慧法案》,以及如何在這一主題上進行談判。

三個國家的政府支持對於基礎模型「透過行為準則進行強制性自我監督」,他們反對「未經檢驗的規範」。

聲明指出:「我們皆強調《人工智慧法案》是監管人工智慧的應用,而不是人工智慧技術本身」,「風險在於人工智慧的應用,而不是技術」。

文件指出,基礎模型的開發人員必須定義「模型卡」;模型卡即用於對機器學習模型提供相關資訊。

聯合文件提到,AI治理機構應該協助發展指導方針,並檢查模型卡的應用。並且在開始時不應該實施制裁。

然而在一段時間之後,如果發生違反行為準則的情形,就應該建立制裁制度。

德國經濟部說,法律和國家控制不應該管制人工智慧本身,而是它的應用。

德國數位部長Volker Wissing說,他很高興能達成協議,能僅限制AI的使用。「我們如果要成為全球頂尖的AI聯盟,我們就需要去管制應用,而不是技術」。

德國將在周一和周二將於德國Jena市舉辦數位高峰會,政界、商界和科學界人士將齊聚一堂,共同討論AI發展。

本周三德國和義大利政府也將在柏林討論圍繞在AI的各項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