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英特爾:半導體缺貨到2023年 需求太強讓供應鏈備感壓力

【時報-台北電】英特爾22日(周四)調升全年營收預期,雖高於華爾街的預期,但年度財測則反映年底表現可能疲弱。這家晶片巨頭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坦言仍面臨供應鏈吃緊的問題,預料全球半導體缺貨應會延續至2023年。

調升全年財測

基辛格的說法與近期市場論點相符,皆認為晶片供應受阻情況短期內不會解除。基辛格指出,半導體需求太過強勁讓供應鏈備感壓力,雖然產能短缺情況會在下半年開始獲得紓解,但半導體供給要追上需求且完全滿足需求,大約還需要一至二年時間,因為半導體廠今年提高資本支出擴產,預期新產能也要二年後才會開出,英特爾也面臨設備及材料供給吃緊問題,正協助供應商加速擴充產能。

持續重視晶圓代工

再者,英特爾將於27日宣布全新技術藍圖及IDM 2.0策略進展,基辛格透露英特爾正在與100家潛在客戶討論晶圓代工業務。至於近期市場盛傳英特爾將以300億美元併購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一事,基辛格表示,雖然無法詳細評論市場傳言,但英特爾很重視晶圓代工業務,不會說併購至關重要,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英特爾預期2021年經調整的營收達735億美元,高於華爾街預估,主要受到強勁的第二季業績與略優於預期的第三季財測所帶動,但也暗示第四季可能走疲。受此影響,英特爾周四盤後股價下挫2.8%。

全球晶片荒已使一些消費者電子產品價格上漲,此外,汽車業尤其受到重創,因缺乏關鍵元件導致產能延遞。德國車廠福斯本月警告,全球短缺在未來六個月可能更加惡化。其他業者也提及,這個問題將持續到明年。

基辛格表示,半導體產業可能需一或二年的時間才能重回合理的供需平衡,「我們還有長路要走,建立製造產能需要一段長時間」。他提及,供應短缺應在今年稍晚出現緩和跡象。此說法與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先前的論點一致。

Edward Jones分析師波克指出,「在目前環境下,投資人對半導體廠商期待更高,雖說他們確實調升財測,但僅調升1%,調整獲利預測主要是因為稅率下降。」

英特爾第二季(截至6月26日止)經調整營收185億美元,遠高於分析師估的178億美元,每股盈餘1.28美元也優於市場估的1.06美元。英特爾將本年度營收由先前估的725億美元調至735億美元,第三季的營收估計達182億美元,兩者皆高於分析師預期。(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怡均、涂志豪/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