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坦卡蒙墓發現百年:少年法老的墳墓如何掀起埃及熱

位於盧克索(Luxor)的古埃及少年法老圖坦卡蒙(Tutankhamun)陵墓是現代考古歷史上最有名的發現之一。

今年是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及其團隊發現圖坦卡蒙墓100週年,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ies)推出新展覽——「圖坦卡蒙:挖掘檔案」(Tutankhamun: Excavating the Archives)。

當年跟隨考古隊伍拍攝挖掘全過程的攝影師哈里·伯頓(Harry Burton),留下許多珍貴相片都在這次展覽中展出,其他的還有卡特和考古團隊留下來的信件、規劃、繪圖和檔案日記,通過展品可以了解為時10年的挖掘工作。

這次展覽也突出體現出了卡特之外的其他團隊成員的貢獻,特別是那些經常被忽略掉的擁有純熟技巧的埃及工人。

英國歷史學者帕特里夏·克拉文(Patricia Clavin)曾撰文說,百年前圖坦卡蒙墓的發現掀起了全世界的埃及熱,超越了考古領域,對現代社會的藝術、文化、音樂、戲劇也有深入的影響。

以下是克拉文的《一座少年法老的墳墓如何掀起了埃及熱》譯本:


當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於1922年11月被發現時,整個世界都被它迷住了。考古學家之所以這麼崇拜圖坦卡蒙,原因之一可能這個陵墓中的發現異常豐富,尤其是在很多墓葬的遺物都已經被盜的情況之下。

英年早逝的圖坦卡蒙,以及資助考古發掘隊的卡納馮勳爵(Lord Carnarvon)在圖坦卡蒙陵墓被發掘後幾個月就去世,更為這座陵墓蒙上了濃厚的神秘感。圖坦卡蒙陵墓中的文物2019年在倫敦薩奇畫廊(Saatchi Gallery)展出,是埃及以外最大的圖坦卡蒙墓文物展,在那之前在美國洛杉磯和法國巴黎展出時,參觀人數突破記錄,這足以顯示古老的文物在21世紀的現在仍然持續煥發魅力。

但是,當我在BBC第四台(Radio 4)的一個新節目中探討對圖坦卡蒙的崇拜時,我發現圖坦卡蒙的權力既存在於陵墓之中,也存在於20世紀20年代的特殊背景中。1922年,發現陵墓的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陷入了一場政治風暴之中。埃及最近經歷了一場政治變革,新政府對文物進行了嚴格管控。

為了籌集資金來支付複雜的挖掘、保存和編目墓室文物,卡納馮勳爵與《泰晤士報》簽署了一項獨家協議,獨家授權該報向全球媒體提供新聞和照片的權利。在當時,這種安排是極不尋常的,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格里菲斯研究所(Griffith Institute)的助理檔案保管員凱特·沃西(Cat Warsi)說,財政支持和媒體的持續關注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是一次耗資巨大的挖掘,最終花費了近10年時間」。

燈光,攝像機,開拍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英裔攝影師哈里·伯頓(Harry Burton)被請來拍攝挖掘的全過程。他的拍攝方法一絲不苟且富有戲劇化,他用專業的燈光和腳架從多個角度拍攝對象,當時這種技術才剛剛在好萊塢興起。

全世界都被這次挖掘出的稀世珍寶迷住了。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的古代近東館負責人保羅·柯林斯(Paul Collins)說,「埃及熱」是被「一場技術的完美風暴」滋養的。廣播、電報、發行量巨大的報紙和電影匯聚在一起,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點圖坦卡蒙的氣息。

伯頓的照片顯示,這座小間墓室裏塞滿了5000多件物品。除了工藝精湛的黃金雕像和珠寶、精雕細琢的寶盒、船隻和戰車部件外,也有許多日常生活的痕跡:麵包、肉、一籃子鷹嘴豆、扁豆和棗子,甚至還有花環。

這些發現也啟發了20世紀20年代的時裝設計,蛇、鳥和蓮花這些典型的埃及圖案常常出現在獨特的時裝設計中,也出現在消費類服飾中。伯頓拍攝的奢侈品相片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的新消費主義。美國經濟學家托爾斯坦·維布倫(Thorstein Veblen )最近創造了「炫耀性消費」一詞,用來概括「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消費經濟。炫耀性消費是在向世界表明,你能買得起比生活必需品更多的東西。

圖坦卡蒙滿足了人們的幻想,也滿足了人們對於他那個世界中物品的渴求。與其他古代帝王相比,圖坦卡蒙更容易讓人與之產生關聯,因為他的父親阿赫那吞(Akhenaten)開創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阿馬納風格(Amarna)。這種藝術風格用更柔和和自然的方法表現王室生活,女性在這種風格中也更為突出。

圖坦卡蒙神殿的四個角落各有一尊守護神,其中包括生命女神伊希斯(Isis),這對一戰後的新女性來說是鼓舞人心的。

「摩登女郎」是一種全球性現象——無論是德語中的Neue Frauen,日語中的 modan gāru 或 moga,或者漢語中的「摩登小姐」,又或是法語中的 Garçonnes,她們都有一種象徵解放的共同風格。摩登女郎留著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Cleopatra)式的短髮,穿著連衣裙,喝著雞尾酒,伴著爵士跳舞,這象徵著一種反抗——她可以吸引男人,也可以不吸引男人。

女神伊希斯
女神伊希斯的形象與1920年代的摩登女郎相稱(Credit: Getty Images)

她也是一個商標——賣口紅、粉餅、香水和面霜。其中許多產品,比如芝加哥克什米爾化學公司(Kashmir Chemical Company)生產的尼羅河皇后(Nile Queen)系列產品,都是以埃及為主題的。

爵士風格的克利奧帕特拉

這類摩登女郎的代表人物是非裔美國舞蹈家約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她把自己打扮成「爵士風格的克利奧帕特拉」。知名的沃剋夫人(Madam CJ Walker)一直為黑人女性生產美容產品,而貝克則是她們產品的忠實用戶。她用這種新的美容文化來增強自己的能力,並以時尚摩登的形象挑戰種族主義。

約瑟芬·貝克
約瑟芬·貝克被稱為「爵士風格的克利奧帕特拉」(Credit: Getty Images)

貝克以在巴黎女神遊樂廳(Folies Bergère)的爵士舞而聞名,並在美國掀起了一陣查爾斯頓舞的熱潮。由於舞者不再一定要成雙成對(在男人的懷抱中跳舞),這看起來很有革命性。據巴黎的音樂學家馬丁·顧爾品(Martin Guerpin)說:「一旦你獨自跳舞,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圖坦卡蒙也是爵士樂的靈感來源,其中包括1923年的名曲《老圖坦卡蒙》(Old King Tut),這首曲子宣稱圖坦卡蒙是一個「聰明的老瘋子」。人們是在墳墓被發掘幾年後才知道圖坦卡蒙是一位「少年法老」:1925年,當卡特掀開層層棺材後,才看到了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一段時間後,才看到了他的遺體。

經過一番艱難的屍體解剖,考古學家發現圖坦卡蒙並不是一位脆弱的老法老,而是一位17歲至19歲的年輕人。這位「小國王」身上多處受傷的發現,引發了新一輪狂熱的猜測和詛咒,這些猜測和詛咒都與卡納馮勳爵的死亡有關,僅僅在墓穴被打開幾周時間後,卡納馮勳爵就去世了。

圖坦卡蒙崇拜也有陰暗面,它表達了人們內心的恐懼和隱藏的痛苦。他的遺體被挖掘出來的時候,整個社會還未完全從一戰中恢復過來。戰爭中的大多數傷亡者被埋葬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他們的屍體再也沒有回來。1925年,圖坦卡蒙的木乃伊被打開後,人們發現他是一位少年法老,他身上的多處傷痕,激發了人們悼念戰爭死難者或照顧受傷親人的同理心。

那些戰場上的年輕人扎著繃帶、帶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傷勢從前線回來了,但他們也同時從我們視野中消失了——因為虛弱的男性身體代表著虛弱的帝國。但電影工業讓木乃伊「起死回生」,據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的羅傑·盧克赫斯特(Roger Luckhurst)說:「第一個看到圖坦卡蒙法老面孔的記者是約翰·鮑爾德斯頓(John Balderston),他後來為1932年上映的恐怖電影《木乃伊》撰寫了劇本。」

20世紀20年代對圖坦卡蒙的狂熱是一個全球性的想象力工程,它將人們與一個古老的地方彼此聯繫起來,包括那些因失去親人而哀悼的人——讓他們想象自己身處在一個不同的、甚至可能更好的世界。通過追憶遺失的歷史而夢想一個新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