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者是特權階級」德意志銀行提倡多徵 5% 稅補償低收入者,理由卻被罵翻

在家工作者示意圖。(圖片來源/Tran Mau Tri Tam on unsplash)
在家工作者示意圖。(圖片來源/Tran Mau Tri Tam on unsplash)

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有許多人開始採取「在家上班」的遠距工作型態,雖然對台灣影響不大,但若從事 Google 與微軟(Microsoft)等跨國企業,就得配合公司制度長期在家工作。

國外更分析,即便新冠疫情結束,遠距工作的型態也不會消失。對此,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近日發表報告,倡議向在家工作者多徵稅,以補償無法在家工作的低薪工人。

德銀認定遠距工作者都是「特權階級」,每天應多繳 5% 稅

德意志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家工作者其實是「特權階級」,他們每天應多負擔 5% 的稅金,這群人於疫情期間實施在家工作模式,在交通、飲食、服裝和社交等方面的開支也隨之減少,同時,這群人對整體經濟結構帶來的益處也跟著減少。

德意志銀行經濟研究部門還計算出,若向在家工作者徵收額外稅款,每年可在籌集 4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 3965 億元)、在德國籌集 200 億歐元(約新台幣 6,760 億元)、在英國籌集 70 億英鎊(約新台幣 2,643 億元),報告確信,多徵收的這筆可觀收入能補償無法在家中工作的低收入者。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建議,新稅收還能為失業或支持正接受工作培訓,被迫擔任低薪職位的人。儘管報告預估,若推行「在家工作稅」可能會造成極大反彈,但認為這是對社會環境有利的舉措,還能協助未能快速轉型的企業和勞動力應對新時代。報告也建議,若雇主未提供員工永久性辦公空間,那這筆「在家工作稅」可要求雇主支付。

多數人認為:在家工作者才不是特權,還默默吸收了許多成本

這番倡議確實在網路上激起許多反彈聲浪。《衛報》(The Guardian) 11 日報導這則報告,許多外國網友紛紛在報導下留言,認為在家工作者根本沒有特權,反而得過著漫長且孤立的日子!「許多人家裡其實沒有可輕易變成辦公室的房間,只好把其他空間當作洽公用途,而我現在無比希望能有個更正常的工作環境。」

有網友續為在家工作者說情,表示他們默默吸收了許多支出:「對於減少運輸足跡,卻得在冬天想盡辦法為自己房子供暖、白天還要耗費更多電力的員工,你確定還要對他徵更多的稅嗎?」並稱公司會透過其他額外的支出獲利,所以更應該對公司多徵稅。

另有一派人認為,雇用低薪工作者的公司才應該支付員工生活費,這才是員工福利所在。因為這份報告發布自德意志銀行,還有人酸:「這些 2008 年因全球金融危機大挫敗,經過紓困才逃離深淵的金融機構,現在還敢要我們繳更多的稅呢!」

儘管德意志銀行這間百年老字號,近年來營運出現走下坡趨勢,但仍是德國相當具跨國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目前各國政府頻為疫情帶來的衝擊而挪用預算紓困,這個加稅提案往後是否會受國際採納,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更多太報報導
愛地球就多負擔一點?英國開始鼓吹「吃肉要課稅」,英國人嘆:別懲罰到低收入家庭
「我說只想留台一年讓他們大笑,結果我待了 20 年」用聲音紀錄台灣的阮安祖